黃錦祝 鐘國文 曹 華
摘要: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對高職教育人才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應認識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意義,分析西部地區高職院校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困難,探索西部地區高職院校建設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對策,解決西部地區高職院校建設生產性實訓基地面臨的主要問題。
關鍵詞:西部地區;高職院校;生產性實訓基地
實訓基地是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訓教學是體現高職教育特色的重要內容之一。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實訓基地對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作用,強調要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并首次提出建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思路,為示范院校實訓基地建設指明了方向。西部地區高職院校由于受地區經濟的影響,實訓基地建設的投入相對較少,能夠建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院校更少。如何根據西部高職院校的特點,建設符合高職特色的生產性實訓基地,值得進一步研究。
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意義
高職教育主要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培養高技能人才僅在課堂上進行理論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還應具備良好的實踐訓練基地,讓學生進行必要的實驗、實訓及實習,這也是體現高職教育特色的重要手段。傳統的實訓教學主要是為了增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加強職業技能訓練,強化實踐操作能力,因此,只要達到訓練的目的就行了,對實訓場所沒有太高的要求。隨著高職院校對實訓基地重要性的認識,特別是進行人才培養水平評估以后,很多高職院校進一步加強了實訓基地建設,除增加投入外,還引入了企業文化,一些實訓基地營造了企業生產環境的氛圍。但是,實訓基地與企業實際的生產環境還是有一定差距的,特別是對學生職業意識、職業情感、工作態度的培養還比較欠缺,無法達到企業員工的培養要求。
生產性實訓基地是近幾年提出來的,雖然目前還沒有明確的定義,但不外乎幾種方式:第一種是由學校提供場地和管理,企業提供設備、技術和師資支持,以企業為主組織實訓;第二種是將企業真實的設備、工具、環境、任務搬到校園,學生在企業技術人員、實訓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實訓任務,生產出一定的產品;第三種是由企業提供場地、設備、師資,學校提供實訓任務,學生在企業中完成生產實訓。不管采取哪種方式,由于強調生產性,強調生產真實的可用產品,是一種真刀真槍的實踐,完全與實際的工作環境、工作氛圍、工作要求一致,學生在這樣的實訓基地進行訓練,與參加實際工作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對學生與實際工作的“零距離”對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職院校建設生產性實訓基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西部地區高職院校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困難
西部地區高職院校由于受區域經濟的影響,辦學條件相對較差,要建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難度較大,主要面臨以下幾個方面的困難:
一是場地因素。西部地區高職院校很多是由幾個小學校合并成立的,隨著高等教育的擴招,相當多的院校辦學場地非常緊張,只能滿足基本辦學的需要,要在校內建設具有一定規模的生產性實訓基地非常困難,有一部分院校基本上不具備可用的場地。
二是資金因素。西部地區經濟比較落后,能夠投入到高職教育中的經費相對較少。而高職教育由于人才培養的特殊性,必須加大設備的投入,因此,西部高職院校資金非常緊張,很多院校只能滿足學校的日常開支及一些實驗設備的需要,很難拿出更多的資金建設生產性實訓基地。
三是企業因素。西部地區的企業不多,而且規模較小,能夠支持、參與高職院校建設生產性實訓基地的企業非常少,建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沒有企業的參與,很難達到生產性的要求。
四是技術力量因素。西部高職院校師資力量相對薄弱,具備產品開發能力的專業技術人員較少,具有企業工作經歷、具備生產管理能力、能夠指導生產實訓的教師也非常少。
五是觀念因素。由于受到條件的限制及傳統觀念的影響,西部地區很多高職院校對建設生產性實訓基地的認識不足,積極性不高。
西部地區高職院校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對策
生產性實訓基地對提高高職人才培養質量、彰顯高職辦學特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部、各級教育管理部門對高職院校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認識不斷增強,投入也在逐步加大。隨著我國示范院校建設的進一步推進,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試點將不斷推廣,生產性實訓基地的作用將被更多的人認識并接受。西部地區高職院校要跟上全國高職教育的發展速度,進一步提升辦學實力,必須加強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建設,為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培養更多、更好的人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西部地區高職院校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面臨的困難較多,筆者擬針對西部地區高職院校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建設提幾點建議。
一要轉變觀念,提高對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在高職人才培養中重要性的認識。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只有充分認識生產性實訓基地對提高高職人才培養質量、促進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作用,才能夠有意識地關注、建設生產性實訓基地。
二要積極探索,采用多種形式建設生產性實訓基地。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形式很多,有的以學校為主、以企業為輔,也有的以企業為主、以學校為輔,還有校企共建共享的。目前,國內生產性實訓基地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1)學校主導的筑巢引鳳型。學校充分利用擁有的生產性設備,引進企業的原材料、生產工序、生產任務、技術人員,組織學生開展生產實訓;(2)學校主導的來料加工型。學校利用現有的設備、技術力量及生產能力,主動承擔社會上的各種產品加工業務,學生在實訓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生產實訓任務;(3)企業主導的訂單培養型。以企業投入為主,在校內建設生產性實訓基地,學校為企業培養“訂單式”的定向學生,由學校負責理論教學,以企業為主組織生產實訓;(4)共建共享的共同經營型。學校與企業雙方共同出資建設和經營生產性實訓基地;(5)企業為主的學校參與型。即企業充分利用自身的生產條件與培訓能力,學校提供實訓內容,學生在企業內實施生產性實訓。西部地區高職院校自身的基礎條件相對較差,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應從本校的實際出發,根據專業的特點及現有的基礎條件,以更有利于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目的。
三要加強合作,充分利用各校有利的資源,實現資源共享。國家在示范性實訓基地建設中非常強調實訓設備的共享,提高實訓設備的利用率。生產性實訓基地投入多、要求高,每所學校能夠建設的生產性實訓基地畢竟很少,但是,如果我建兩個、你建三個、他建四個,周邊幾所甚至十幾所院校就會有幾十個生產性實訓基地,將可以滿足大部分專業生產性實訓的要求,而且更有利于校際合作,減少重復投資。
四要建立有利于“共贏”的運行模式。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不僅建設投入大,而且生產、運營成本比較高,還要加強管理,因此,必須有企業的參與。而企業是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必須建立使企業有“利”可圖的機制,才能真正調動企業參與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與管理的積極性。
五要完善激勵機制,鼓勵教職工參與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建設與管理工作量非常大,必須有教職工的參與,同時,生產性實訓基地也可以為教師提供提高實踐操作能力、培養“雙師”素質的平臺。因此,要完善激勵機制,使教職工愿意并主動參與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
六要深化課程體系改革,使教學內容與生產性實訓密切聯系。生產性實訓不僅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培養與實際工作崗位“零距離”的人才,更主要的是要引導學校轉變教育觀念,加強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改革。
西部地區高職院校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應解決的問題
一是認識問題。生產性實訓基地可大可小,形式多種多樣,西部地區高職院校生產性實訓基地不可求大求全,要量力而行,關鍵是要明確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定位,了解怎樣的實訓環境、實訓方法、實訓手段更有利于學生職業能力、職業意識、職業素質的培養。
二是場地問題。西部地區高職院校不僅要對傳統的實訓基地進行改造,使其具備生產性的功能,更要把眼光轉向校外,充分利用西部大開發的形勢,加強與企業合作,爭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在一些開發區或學校附近建立自己的生產性實訓基地。
三是資金問題。西部地區高職院校建設生產性實訓基地,要多渠道、多形式籌集資金,要充分利用企業、社會的資金,同時也要爭取國家、主管部門的資金支持,力爭做到國家出一點、企業出一點、學校自己出一點。
四是政策支持問題。政策支持對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建設非常重要,不僅國家要給予政策支持,地方政府也要給予政策支持,如對參與西部地區高職院校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企業采取稅收減免政策、用地優惠政策、產品稅收減免政策等等。
參考文獻:
[1]林新貴.對建設高職院校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思考[J].世界教育信息,2008,(7).
[2]劉家樞,徐涵.高職校內生產性實訓的內涵與實踐探索[J].教育與職業,2008,(17).
[3]楊金華.產學緊密合作建設生產性實訓實習基地[J].中國高等教育,2007,(13/14).
[4]丁建洪,徐潔,蘭杏芳.高職院校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探討[J].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8(4).
作者簡介:
黃錦祝,男,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電氣工程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高職教育教學、實訓基地建設、計算機軟件開發。
鐘國文,男,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電氣工程系講師,研究方向為高職教育實訓基地建設、電路CAD設計。
曹華,女,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電氣工程系講師,研究方向為高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移動通信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