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面推進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的過程中,圍繞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的中心工作,為了擴大學院規模,適應市場需求,加速人才培養的模式創新,高職院校財會專業應擴大訂單培養平臺,針對崗位的技術要求,培養適應財務、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通過個性化培養,真正實現用人單位、學生、學?!叭焦糙A”的辦學目標。
關鍵詞:高職院校;訂單培養;財會專業;示范性
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高職教育辦學的重要導向。怎樣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更好地適應企業的用人需求,使學生順利畢業進而實現高質量就業,成為擺在廣大高職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近年來,浙江金融職業學院緊緊圍繞“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深化教學改革,加強內涵建設,在學生實現優質就業、企業獲得人才保障的同時,學校辦學也煥發出勃勃生機。
實施財會人才訂單培養模式的意義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迅猛發展,以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為宗旨的高職教育逐漸發展壯大,其貼近市場、貼近企業的辦學特色日趨明顯,工學結合是高職教育的根本出路。2006年12月,我院被列入全國首批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單位,我院在《浙江金融職業學院關于扎實推進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提出:要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推動服務類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要不斷深化校企合作,擴大以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為主體,以其他各類企業為補充的訂單培養規模,為企業量身定制人才,促進校內學習與實際工作的統一,為學生創造有利的就業條件,使訂單培養成為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載體。
訂單培養是高職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必然要求高職教育人才培養以職業崗位能力為目標,必須走產學合作之路?!坝唵问健比瞬排囵B模式恰恰遵循了高職教育的這一內在規律,其人才培養目標完全是針對實際工作崗位的知識能力制定的。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由于企業與學校的密切合作,保證了人才培養目標的針對性與實用性。因此,“訂單式”人才培養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人力資源開發的必然選擇,訂單培養為我國高職教育的改革注入了活力,為校企合作的不斷深入找到了最佳途徑。首先,通過“訂單式”人才培養,學校對校企合作的實質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教學中更加注重對學生崗位職業能力的培養,市場意識與人才培養的質量觀進一步增強。其次,訂單培養進一步提高了畢業生的就業質量。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率相對較低,除了就業大環境的原因之外,高職院校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規格與企業對人才的知識及能力需求之間存在差距也是原因之一?!坝唵问健比瞬排囵B是根據企業對人才的能力要求量身打造的,學生的職業崗位能力可以適應企業的需求,因此就業質量較高。
訂單培養是個性化育人的重要形式訂單培養的實質是學校與用人單位共同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共同開展人才培養工作,學生畢業后全部在用人單位就業的一種產學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其最終目的是培養企業需要的適用人才。這種培養模式使企業的用人需求體現在訂單上,也使學生的就業需求體現在訂單上。我國的標準化考試、標準化招生制度使一部分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在考試和招生環節上難以得到滿足,而“訂單”卻可以使學生在考試、招生環節無法滿足的個性化需求通過培養環節得到滿足,彌補了教育制度個性化的空缺。高職院校的某個專業少則有幾十個學生,多則有幾百個學生,同一專業的教學計劃培養的是本專業的同質人才,而同一專業的學生在就業單位、就業崗位、就業區域等方面則具有不同的個性化需求,訂單培養正可以培養同一專業的不同質人才。從財會專業人才來看,不同的行業對財會人才有不同的知識技能要求,而同一行業對財會人才的知識技能要求是相同的或相近的,實施分行業訂單培養無疑是實現個性化培養的一條重要路徑。
實施財會人才訂單培養模式的條件
會計行業的發展經濟發展推動了會計行業的發展,會計行業的發展也促進了經濟發展。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需要一大批適應崗位一線需要的應用型財會人才。浙江省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的發展迫切需要大量懂得中小企業會計業務處理的財會人才,浙江省金融行業的發展也需要大量既熟悉財會業務,又懂得金融知識的金融會計人才,這就為訂單式財會人才培養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學校鮮明的辦學特色在人才市場上,學校要想獲得企業的“訂單”,取決于多方面的因素,但最根本的因素是學校自身的辦學特色、專業實力及社會聲譽。只有學校的辦學與當地經濟發展及用人單位需要之間的結合度高,學校的辦學特色鮮明,才能接到更多的“訂單”。訂單的數量是衡量訂單人才培養模式規模效應的主要標志,間接影響到學校的辦學成本,因此,實行訂單培養的學校一定要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加大教學改革的力度,加大辦學條件建設的力度。要具備比較鮮明的辦學特色和專業優勢,建立符合訂單培養教學需要的師資隊伍,找準校企合作的結合點,建立新型課程體系,強化職業教育質量意識。
仿真性實訓基地通過實訓基地的培養,學生具備一定的職業崗位技能,能較為熟練地按照企業的要求開展工作,縮短上崗的適應期,為企業創造價值,這是企業愿意接受訂單的重要前提。學生職業崗位能力的培養基于實訓基地的建設,因此,實訓基地建設是實施訂單人才培養不可缺少的條件。實訓基地建設應按照企業職業崗位的要求,讓企業參與,營造真實的工作場景,使學生在實訓基地得到鍛煉。實訓基地教師既要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傳授,也要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的培養教育,使基地成為校企共同育人的平臺。
“雙師型”教師隊伍訂單人才培養以產學結合為核心,以職業崗位能力培養為目標,融教、學、做于一體,其教學過程往往是在生產性(或仿真性)環境中進行的。教學內容不僅包括理論,而且強調實踐;教師不僅需要“善動口”,而且必須“能動手”。這種人才培養模式必須以一支結構合理、特色鮮明、專兼結合、充滿活力的具有扎實專業理論素養與較強專業實踐能力的“雙師型”教師隊伍為依托,以此為實施訂單人才培養提供保障,從而提高教學效率,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
實施財會人才訂單培養模式的設想
我院是金融類職業院校,會計專業的特點之一是具有金融特色,即主要培養實踐能力強,職業素質高,熟悉會計業務,懂得金融知識,擁有會計、金融職業資格證書,兼具信用管理能力的適合中小企業、現代商業銀行、農村金融行業一線崗位的財會信用類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
擴大訂單培養平臺,通過個性化培養,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與社會需求相結合要完善訂單培養模式,拓展訂單培養形式,建立訂單培養教學團隊。在內涵上,豐富訂單培養內容,增加訂單培養時間;在外延上,擴大訂單培養規模,增加訂單類型。通過“校內學習——用人單位見習——校內學習——用人單位實習”的流程實現工作與學習的兩次循環,力爭畢業班訂單培養的比例達到55%。要建立訂單培養規章制度,對課程進行工學結合的模塊設計,一方面進行訂單培養的課程建設,另一方面構建以培訓為主的課程體系,以此帶動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改革,使學生的校內學習與實際工作達到一致,實現教學過程的實踐性和職業性,使校內生產性實訓的比例達到80%以上。
打造一支由專業帶頭人領銜、以專任教師與行業兼職教師為主體的“雙師”結構專業教學團隊首先,加強教學隊伍能力培養。安排專業教師到企業頂崗實踐,積累實際工作經歷,提高實踐教學能力,逐步形成專職教師從事基礎課程講授、實踐課程設計、兼職教師聘請、教學監控與社會服務的機制。其次,加大行業兼職教師的聘用力度。大量聘請行業企業的專業人才和能工巧匠擔任兼職教師,逐步形成實踐技能課程主要由具有高技能水平的兼職教師講授的機制,打造專兼比例不低于1︰1的“雙師”結構的師資隊伍。再次,聘請行業業務部門負責人擔任訂單班課程的教學任務,指導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和實驗室建設;聘請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業務骨干參與專業標準開發;聘請行業部門具有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的業務骨干與能工巧匠擔任實務操作課程的主講教師;聘請行業一線骨干指導畢業生頂崗實習;聘請行業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的人員指導學生的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
大力建設校外實訓基地重點建設校外頂崗基地,促進學生校內學習與實際工作相結合,探索課堂與實習地點一體化,加強學生的生產實習和社會實踐。力求校內實訓、校外實習和頂崗實習形成系統。建設校外實訓基地,尤其是具有頂崗實習功能的校外實訓基地,重點開展工學結合和頂崗實習,開展人才培養合作;同時選派專業教師
到實訓基地進行實踐鍛煉,提升專業實踐操作能力,構建培養高素質“雙師型”專業教師的長效機制。
實施財會人才訂單培養模式的實踐
訂單培養成績顯著,進入訂單班人數逐年提高近年來,我院會計系為社會提供了一定數量的高素質、高技能財會專門人才。2007屆的275名畢業生中有148名進入訂單培養,占全部畢業生的54%;截至2007年10月末,2008屆會計專業和財務管理專業291名畢業生中已有162名進入訂單班,占57.73%;2006年,會計專業與興業銀行杭州分行單獨組建了訂單班;2009屆會計專業、財務管理專業畢業生人數367人,進入訂單班的比例約為58%,超額實現了預期55%的目標,表明財會專業的人才培養得到了行業企業的充分肯定。會計系依托行業和校友的社會力量,打造了興業銀行杭州分行、浙江明日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浙江眾誠資信評估有限公司、杭州資信評估公司、杭州余杭農村合作銀行、浙江天平會計師事務所、寧波中信銀行等16個緊密型產學合作基地,為開展工學結合提供了訂單人才培養合作的平臺。我院與訂單單位共同制定培養計劃,包括培養目標、課程設置、課程內容、教學方式、學習時間等,該系專業教師與用人單位主要業務骨干共同承擔教學任務,學生在寒暑假及最后一學期到各訂單單位參加頂崗實習。訂單培養的教學模式實現了職業性需求與教學模塊化的充分融合,使教學極具目標性和針對性,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通過實習,對業務操作規程及規章制度等均有了初步認識,在具體工作中體會、分解、吸收了所學各項課程的知識。用人單位則負責進行實習考核和業務知識培訓考核。通過訂單培養,學生得以進入銀行和企業,實現校企“無縫對接”,將學生進入銀行后的崗前培訓時間提前至在校期間完成。我院與用人單位全程合作,雙方構成了“育人共同體”,在進班選拔、教學計劃制定、崗位見習、教學任務實施、頂崗實習、就業簽約、跟蹤調查等方面也進行了全程合作,實現了學校、學生和用人單位的“三贏”。
與政府、企業合作辦學初顯成效(1)確立了專兼教師合作機制。會計專業群自2006年開展示范性建設以來,一直貫徹“專兼結對,共建一門課;專兼聯手,共編一本書;專兼協作,共管一基地;專兼互動,共育一方人”的校企合作方針,并積極構建了以下沙經濟開發區為基礎,以杭州市為重點,面向全省的多元化、開放型、緊密型的校企合作格局。(2)建立了政產學合作體。2007年,我院會計系聯合浙江省政府信用辦、省工商局信用管理處、省人民銀行征信處等政府機構,與浙江眾誠資信評估有限公司、杭州資信評估公司等企業單位共同組建了第一個政產學合作體。2008年,杭州市國稅局開發區分局聯合杭州下沙經濟開發區部分企業與我院會計系正式簽約合作,組建了第二個政產學合作體,并開展了廣泛的合作活動。依托信用型政產學合作體,我院在全省率先設置了信用管理專業,并組建了專業指導委員會;依托財稅型政產學合作體,我院在開發區分局建立了會計專業群校外實訓基地,開發區稅務局及下屬站所和開發區企業分別接受我院會計、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開展實習。
實施財會人才訂單培養模式的效果
確立了以職業崗位標準為導向的質量觀“訂單式”人才培養以就業為導向,因此人才培養質量是校企雙方共同關注的焦點。為使企業獲得高技能人才,必須由企業與學校共同對人才培養質量進行評價。要以企業職業崗位的能力要求為質量標準,由企業參加學生綜合評價方案的制定,將企業評價作為教學質量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
促進了教育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化“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必須有相應的制度作保證。這些制度涉及教學管理制度、學籍管理制度、學生工作制度等各方面,改革現行的管理制度,采取靈活的管理體制,是實施“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必要條件。同時,“訂單式”人才培養也促進了實訓基地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教材建設、教學方法及考核標準等方面的改革。
深化了工學交替的教學形式“訂單式”人才培養要面向企業職業崗位需要與企業文化管理的特點制定課程與具體實施方案。合理組織教學是保證“訂單式”人才培養質量的基礎,要求各專業實訓中心及實驗室全天候開放,實行滾動教學,充分提高教學設施和設備的利用率,為學生工作與學習提供方便。同時,要按照寬基礎、活模塊、多方向的要求設置專業方向,使學生在第三年分別進入訂單協議企業,進行相關崗位的頂崗實訓,以實現工學交替。
校企雙方教學資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在“訂單式”人才培養過程中,為了使培養出來的人才符合企業的要求,企業必須參與人才培養計劃實施的全過程。為此,校企雙方需要充分利用現有條件,整合教學資源,提供相應的教學設施,以保證實現“訂單式”人才培養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潘上永.論“崗證單一體化”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J].會計之友,2007,(12).
[2]王毅.高等職業教育理論探索與實踐[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
[3]張秉釗.校企合作“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探索[J].高教探索,2005,(4).
作者簡介:
施金影,女,浙江余姚人,碩士,浙江金融職業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財務會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