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霞
摘 要:英語翻譯的學習一直以來是英語學習整體中的一個難點,對此的研究也是學界關注的焦點之一。本文也正是以此為研究對象,分析了英語翻譯教學中語言焦慮的相關問題。文章首先從理論的角度介紹了語言焦慮的特點,進而分析了翻譯教學中語言焦慮產生的原因,最后有針對性的提出了控制語言焦慮的教學對策。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給英語翻譯教學實踐帶來指導和幫助的同時,對于相關領域的研究也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英語教學 翻譯教學 語言焦慮
上世紀70年代以來,關于英語學習的研究已經逐漸從教學方法的研究轉向對學習者特征的研究。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英語學習的成功獲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習者本身。
一、語言焦慮的理論界定
實際上,焦慮對我們并不陌生,每個人都可能曾經體會過焦慮的感覺。當我們承擔一項艱巨的任務時,當我們碰到困境時,就可能會懷疑自己的能力,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勝任。
Scovel(1978)對焦慮的描述是:“一種擔心的狀態,一種模模糊糊的害怕”。Brown(1983)則認為“焦慮是與不安、自我懷疑、憂慮和擔心這些情感相聯系的”。Horwitz etal.(1986)認為語言焦慮是外語學習中一個獨立的變量,他們認為語言焦慮是“由語言學習自身的特點引起的與課堂學習相關的自覺性、信心、感覺和行為的統一體”。
Macintyre and Gardner(1991)則從三個方面來研究語言焦慮:氣質型焦慮(trait anxiety)、一次型焦慮(state anxiety)和情景型焦慮(situation specific anxiety)。氣質型焦慮就是人們在任何情境下產生焦慮的可能性,是一種較為長期的、與學習者性格相關的焦慮,氣質型焦慮高的人可能在很多不同的情境下變得焦慮;一次型焦慮是指人們在特定的時候,例如考試前經歷的焦慮狀態,因此氣質型焦慮高的人在比較緊張的情景下會經歷較高的一次型焦慮;而情景型焦慮是在特定情境下會出現的特定焦慮形式,情景型焦慮主要是研究相對獨立的容易激發焦慮的不同情境。
二、翻譯教學中語言焦慮產生的原因
1.學生方面的原因
在課堂上學生產生語言焦慮的因素很多,從學生方面看:
(1)學生本人性格懦弱,缺乏自信和冒險精神,說話底氣不足。他們在翻譯課堂上具體表現為:聽課時不愛抬頭,下意識地避開與教師的目光交流,翻譯不積極,偶然口頭翻譯也是聲音小,愛臉紅,翻譯時變聲變調,結巴,甚至哆嗦,一句翻譯下來已是滿頭大汗,給人一種僵硬的感覺。
(2)學生由于對翻譯技巧不能熟練掌握,這時教師就讓他們翻譯句子時,容易產生焦慮現象。在翻譯課堂上,這些學生的行為具體表現為翻譯語言表達語無倫次、不能將句子翻譯完整,這種焦慮實質是由于沒有掌握好翻譯知識技能而引起的。
(3)英語成績低也會產生焦慮情緒,一次又一次的考試得分低,使學生的積極性和自尊心受到嚴重的挫傷,情緒一落千丈,自己沒找到提高成績的捷徑,但是由于作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好勝心理,總覺得自己不如人,因而在課堂上心理過分緊張,唯恐在課堂上出丑被別人恥笑,于是就產生了焦慮。
2.教師方面的原因
從教師方面看:有些教師上課翻譯選擇的教學內容枯燥,翻譯形式單調,調動不起學生的積極性,因而使學生在翻譯學習中產生焦慮。課堂翻譯缺乏民主,有些教師急于求成,缺乏耐心,在翻譯教學中總是使用各種手段和方式對學生進行測試或評價,當學生不能準確地翻譯時就對這部分學生進行即時評價,甚至采用懲罰手段,學生在驚嚇中接受教育,因而很容易產生焦慮。
3.家長方面的原因
從家庭看: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學生考試成績高,家長就滿意,隨之給學生帶來多方面的激勵。一旦成績低,便到處求人給學生吃偏食,在家里更是施加壓力,學生情緒低落,對英語學習產生焦慮。
三、控制語言焦慮的教學對策
1.以學習者為中心,創造一種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要求,要求教師充分考慮學生的需要,翻譯內容的設計及翻譯教學的組織都要從學生的需要出發。教師應以學習者為中心,建立一個友好和諧的課堂環境。因此,我們應該在課上注意觀察學生,適時地組織一些“互動式”合作性的課堂活動,如小組討論等。這樣有助于每個學生都加入到課堂活動之中而形成一個健康向上的學習氛圍。
2.合理轉變教師角色
良好融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消除學生的心理戒備和緊張情緒,降低焦慮,對翻譯學習效果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教師是課堂氣氛的重要影響者,教師應注意對學生情感因素的控制,適時地等待、安撫、鼓勵可以降低焦慮和抑制,形成良好的課堂翻譯氛圍。為了減少學生的焦慮,教師還可以定期召開學習經驗交流會等活動,這樣能達到相互啟迪,不斷提高的目的。
3.了解學生實際水平,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和內容
當語言習得者接觸到“可理解的語言輸入”,即所學的語言稍微高于學習者現有的語言水平,但絕不過多地超出他們的現有語言能力時,才能產生習得欲望。教師在翻譯教學中應該遵循這樣一個原則,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水平,正確估計學生的翻譯能力,以便為學生布置難度適宜的翻譯任務,不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難度過大的翻譯任務容易使學生產生焦慮,對學習失去信心。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要求教師充分考慮學生的需要,翻譯內容的設計及課堂教學的組織都要從學生的需要出發。
4.建立合作學習機制,充分利用小組討論
在英語教學中,小組合作形式被普遍認為是降低高焦慮度的有效方式。更重要的是,那些高度焦慮的學生曾一度承受著在全班面前回答問題的痛苦,而在小組范圍內的交流導致的焦慮程度則低得多。合作學習幫助他們增強學習自信心,使焦慮的學生能夠把握更多的機會參與到以英語為中心的交際活動中來。
5.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人類整個言語交際活動過程要受到相應的文化規則的制約,什么時候說什么話,怎么說都要涉及到文化背景知識,在跨文化交際中尤其如此。教師應在要求學生有效地掌握語言本身的同時,還要向學生教授英語社團的文化。在此基礎上,教師還應向學生進一步解釋學生的本國文化和說英語國家的文化差異,在英語學習中設法讓學生融入一定的文化當中去,讓學生在情景中找到認同感,以進一步減輕學生的心理焦慮。
參考文獻:
1.段建敏.語言焦慮——影響外語課堂交際的心理因素【J】.高等教育與學術研究.2008.02
2.劉澤海.語言焦慮對外語學習的影響及教師策略探析【J】.中國科技信息.2008.08
3.張曉君.英語課堂語言焦慮與話語產出的關系的實驗調查【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08
4.劉婉婷.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語言焦慮與口語教學策略【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8.08
5.張曉君.英語課堂語言焦慮對大學生話語產出水平的影響【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02.
作者單位:華北電力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