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麗 潘 華
摘要:在高等學校管理類或非管理類等專業都開設管理信息系統等課程,本文著重研究了課程教學是以管理思想為主線,全面探討了計算機技術在管理領域中的廣泛應用和深入影響的教學內容體系,并介紹了課程教學的思路、經驗、方法和教學改革的手段,對管理信息系統的課程的建設和課程實踐的應用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課程;教學方法;MIS;實驗;課件
隨著社會信息化、網絡化進程正在加速,組織管理活動越來越離不開信息系統的支持,管理信息系統學科(MIS),是管理科學、信息科學、信息科學,計算機學科與通信技術相結合的邊緣性,綜合性、系統性的交叉學科。也是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對信息系統的建設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MIS課程教學研究的目標是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具有較寬的知識面、較完善的知識結構;具有自主學習能力、創新和創業能力、實踐能力、交流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學生。通過本人多年的教學經驗的積累和學習探討,對課程的認識和體會有如下幾個方面:
1 S課程教學質量首先需要有一支良好的教學隊伍和相應的因素
課程教學質量的好壞,首先是教師隊伍非常重要,有了教學團隊,再進行相應的改革和建設。主要取決與以下幾個因素,也就是所謂的“六個一”:一支有好的帶頭人、結構合理的教學梯隊;一個革新的教學大綱;一套先進適用的教材;一套新的教學方法;一套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一套科學的考核方法。
2 信息系統課程在學科專業中的學習目標定位
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是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這門課的基本原理、思想和方法還是應該讓學生掌握,根據定位其相應的實踐部分也應該各具特色。
課程目的:讓學生系統地了解和掌握管理信息系統(MIS)的概念、作用、技術基礎和基本方法,培養從信息系統的視角來分析思考組織的問題,培養從事組織的信息系統規劃、建設、應用、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課程定位:培養學生用MIS的觀點來分析企業和組織,來規劃、開發、管理和應用系統。
3 信息系統的的課程建設方式及教學方法
為達到教學目標,對教學課程要進行建設,建設一門精品課程就像拍攝1部電影大片,成功的要素包括:
劇本與故事情節——課程內容體系
名導——教案設計
明星+演員團隊——課程負責人+教學團隊
高超的演技——教學方法
電影特技——教學手段
在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中可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案例引入、課堂研討、對比分析、課堂互動、與實踐相結合等。以問題為導向,利用示范課,案例講解等教學形式,展開培訓授課。教學進行了深入的交流,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能力,推動課程的建設與發展,提高教學質量。
4 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中進行教學手段改革
實際教學中還可以根據需要,利用學校的局域網和已建MIS的課程網站并充分利用國家精品課程網站的資料,利用多媒體技術搭建好服務教學的信息平臺,實現資源共享,做進一布的優化補充。將網絡教學平臺、e-learning等有機結合,,在網上展開的開放平臺上,展開互動教學,達到良好教學效果。
5 內容組織
課程內容組織主要有MIS的概念、MIS技術系統的應用、開發和管理,具體如下:
課程教學內容體系:概念與作用、技術基礎、系統應用、規劃與開發、系統管理,管理信息系統精品課程建設的理念、重點、內容。不同類型的學校,課程建設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良性結合,真正做到理論頂天,實踐立地。
教學設計:課程分為5個教學環節,課堂主講——案例教學與討論——參與式學習——例題與習題解答——MIS實踐。
6 分層次教學:
課程教學應根據學生的層次、專業不同設置相應的目標和定位。我校MIS課程的教學,學生層次以本科生為主,同時又有高職大專和成人教育的學生,本科教學,有工科類的計算機、電力自動化專業學生和管理類專業的學生,管理類又細分為信息管理專業和非信息管理工程、物流管理(工科)和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文科類)學生,根據學生層次專業對象不同,課程及相關支撐課程的設置不同、內容不同,課時及教學重點均也有所不同。
信管專業在教育部學科目錄規劃中屬于管理類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我們由管理學院創辦的信管專業可在管理的基礎上,適當增設有關信息資源管理理論,信息產業、信息市場、信息技術、企業管理等新課程。
專科生和成人教育選擇,簡單側重于理解和信息應用的教材,教學中灌輸概念理念和思想及信息系統如何應用。
教學研究的重點在本科生教學中:對非管理類專業的學生,此門課的目標是管理系統的思想和理念;信息管理專業,先設置數據庫數據倉庫、開發語言及計算機網絡等計算機專業基礎知識,然后再學習“信息系統的分析和開發”課程,強調分析設計和實施能力,重點是開發實施能力。而對管理類非信息管理專業的學生,掌握與管理、信息系統相關的分析設計更加深入的有所研究。應更多通過信息系統的應用及案例進行分析,理解管理信息系統的知識。重點在信息系統的應用。我覺得課程的定位要與專業的培養定位、學校的人才定位相高度一致。
綜合考慮不同專業的具體要求,做到因材施教。突出重點,注意內容的系統性,并在面向不同教學對象時有所側重,不定期的開展研討,針對專業、層次制定相應內容和相關教材,參考書等。
7 理論聯系實際的實踐教學、校企聯合及加強與兄弟院校交流
盡可能加強學校與企業的交流、進行校企聯盟,提供學生結合實際的機會。加強與兄弟院校交流機會,獲取更多的經驗和信息。同時也強調本校同行內部的交流。在實驗環節上,可進行模擬軟件ERP演示和使用及ACCESS庫軟件使用等。在管理類本科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多加強案例教學研究,多創造良好實驗和條件,目前我院積極采取校企聯合方式、購買軟件方式、建教學實驗平臺方式、和編制實踐模塊指導書(內容模塊課根據各專業需求選取)等進行MIS實踐教學,取得良好效果。
8 結束語
通過MIS教學研究和探討,教師探索出課程教學針對學生在個性特征、知識結構、學習興趣、能力與素質特長上的差異人才培養模式,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戚桂杰 彭志忠主編著.管理信息系統教程(第二版)[M].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2007:1-2.
[2]葉國榮.學生本科生教育中研究型教學模式探討[J].中國高教研究,2009(3):90-91.
[3]劉道玉.論大學本科課程體系的改革[J].高教探索,2009(1):5-9.
[4]王珊 薩師煊.數據庫系統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08-321.
[5]Effy Oz.Managerment Information Systems.Course Technology,5 edition,2006.
[6]http://www.enetedu.com/[教育部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衷心].
[7]閔四清編著.管理信息系統教程(第二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李麗,上海電力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
潘華,上海電力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助理,講師,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