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峰
〔關鍵詞〕 審美;線形感知;色彩感知;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33.9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9)10(B)—0023—01
美術教學通過藝術作品所創造的藝術形象,對人的思想、情感和道德能起到一定的感化作用,也可以幫助人們獲得更多的社會知識,豐富人們的生活經驗,加深人們對某些社會規律和人類行為的理解。這些都是要通過審美功能去實現的,而學生審美能力的高低又離不開審美感知的培養。審美感知主要是指對審美形象的整體性
把握,主要包括線形感知和色彩感知兩個方面。
一、線形感知的培養
在自然界中,能直接感知的物體幾乎都是線的不同組合形式。所以,人對線形的感知能力是人認識事物的基礎。
在180多萬年前的原始社會,人們已開始運用線條來刻畫動物并制造石器。隨著人類對客觀世界的改造,人類對線形的感知能力也從簡單到復雜、從直觀到抽象、從實用到審美。如《人面魚紋盆》內壁繪有對稱的人面和魚紋,人面為圖形,頭發上有發髻和冠,兩耳左右各畫一條小魚,口內又銜兩條魚,兩個人面之間是兩條用筆簡煉、線條生動的游魚。這些流暢、明快、疏朗的線條,形成均衡又有運動感的畫面。
線形能給人們帶來美的感受,提高人們的審美能力。首先,當我們直觀線形的時侯,視覺會隨線的變化而移動,這必然引起人們生理、心理的某種相應變化。比如,曲線能引導我們的眼睛做一種變化無常的追逐。維納斯造型的基本線形是“S”形,雕像頭、頸、胸、腹各部位起伏的形體結構,不僅使整個雕像顯得自然生動,而且又富于一種微妙的運動感,仿佛有優美的韻律和柔緩的節奏在其上輕輕蕩漾,給人以和諧、典雅而精致的美感。
另外,線形本身也是一種符號,表示著某種意義。曲線既可以表示柔和、優美,也可以表示軟弱、迷茫;直線既可以表示剛毅、穩定,也可以表示呆板、僵硬;折線既可以表示果敢、奔放,也可以表示險峻、突然。這些線形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還可以用來表示不同的意義,如在由直線組合成的“△”形的運用中,埃及金字塔給人以穩如泰山的不可動搖之感,表現了法老的威嚴。而法國雕塑家呂德的《馬賽曲》,同樣是以三角形為構圖,給人的卻是現實的情境,而且有著浪漫的象征。
總之,培養線形感知能力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我們在平時的學習與生活中,要特別注意這種能力的培養,并注意觀察物體及藝術品的線形特征和組合形式,體會它們帶給我們的感覺。
二、色彩感知的培養
自然界的物體都擁有各自的色彩。色彩雖然是自然屬性,但人們欣賞色彩時,總是把色彩和人類對社會的感知聯系在一起,色彩對人的心理和情感都能產生一定的影響。
紅色總是給人帶來熱烈、奔放之感,而黑色給人的感覺卻是壓抑、甚至恐懼。這不難理解,因為每當一輪紅日升起的時侯,大地一片光明,人們的心胸豁然開闊,精神為之一振;而當大地被黑暗籠罩后,人們的活動就有許多不便,甚至造成一些危險和災禍,這在人類出現的初期更是如此。所以,人們常用“紅”字來形容好的、積極的事物,如“紅五月”、“紅色娘子軍”,而對一些壞的、丑惡的事物則用“黑”字來形容,如“黑社會”。
由于色彩對人的心理和生理都會產生影響,所以我們可以把人對色彩的感知分成以下幾類:
1.客觀類。這部分人看顏色只注意到它是否鮮明、是否飽和。他們的思維是理智的,不摻雜有絲毫情感的成分。
2.生理類。這一類人偏重色彩對人的生理影響。喜歡這種顏色,因為它很柔和,看起來很明快;不喜歡那種顏色,因為它太刺眼,令人頭昏目眩。所以,這類人對顏色的偏好一般都很明顯。
3.聯想類。這些人看顏色,往往能聯想到和自己有關的事物。例如,看到藍色聯想到藍天,看到紅色聯想到火焰,看到綠色聯想到草木。所以,顏色對于這類人所引起的情感體驗往往很強烈。
4.性格類。在這些人看來,每種顏色都像人一樣,各自有各自的性格。有些顏色是友善的,有些顏色是勇猛的,有些顏色是狡猾的,有些顏色是神秘的。所以,一些顏色在文藝和宗教上常有象征性功用。
平時教師應加強學生色彩感知能力的培養,在觀賞各種物體時,要注意色彩的比例搭配,注意色彩與內容的統一和諧,體味色彩帶給人的種種感受。
總之,審美能力的提高往往表現在對形式美的感受上,因為人們對美的感受都是通過感性形式而獲得的。對形式美的感受不是一般的生理快感,而是對生命力和情緒的感受,是一種活躍的、生動的情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