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彩娟
摘要:教學評價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是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持續有效改革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評價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如何創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評價體系的若干思考苦于。
關鍵詞:教改;創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G41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09)26—0248—03
教學評價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是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持續有效改革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正處于重要轉折時期。因此,加強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評價體系的創新研究,對于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和教學質量改善,進一步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針對性、說服力,大力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有素質的新時代大學生,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我國現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評價體系的主要缺陷
教學評價,就是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原則,利用所有可行的評價方法及技術對教學過程及效果給予價值上的判斷。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進行教學評價,其目的是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科發展。然而,我國現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評價體系存在一些缺陷,影響著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開展。這些缺陷主要體現在三個“單一”上。
(一)評價內容單一
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目的,是要通過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思想道德素質,促進其全面發展。根據教學目的,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的評價應至少包括三個方面,即: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在面對社會人生重大問題時表現出的思想情操。但是,在我國當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考核評價體系中,主要側重于對大學生掌握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程度的考核,而忽視對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在面對社會人生重大問題時表現出的思想情操等方面的考評,評價內容過于單一。于是,在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有的同學不在意內在素質是否提高,學習只是為了通過考試;不在意高尚道德情操養成,學習只是為了拿到足夠的學分。個別同學平時不看書,上課不聽講,甚至經常逃課,只通過考前“苦讀”卻獲得高分,結果是其成績“優于”平時學習刻苦努力、課堂實踐積極參與、但“背功”欠佳的學生。很顯然,這種以考核學生掌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一些概念、原則、結論為主要內容的考核機制,從根本上脫離了思想政治課素質教育的性質,反映不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目標,也檢驗不出大學生真實的學習情況與思想素質。
(二)評價形式單一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思想政治教育重在實做而不在于能說會道”。從教育家葉圣陶先生的思想中,我們不難理解到這樣的涵義,即思想政治教育強調“知”、“行”統一。根據這樣的教學要求,思想政治教學評價也必須做到“知”與“行”的統一,否則考評結果難以真實反映思想政治課教育教學的實際效果。但是,目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考核方式非常單一,多以筆試形式考評學生對“知”的掌握情況,即通過單一的“千人一卷”的考核方式進行靜態的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往往取決于期中、期末等幾次書面考試,忽視對學生“行”的能力考核。這種“千人一卷”的考核方式很難考出學生的真正水平,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參與意識,更不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評價主體單一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是兩個重要主體,他們互為條件,相互影響,不可或缺。因此,在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評價過程中,充分發揮這兩個主體的作用,是實現科學評價的客觀需要。但長期以來,我國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評價過程中,教師特別是任課教師的作用很大。他們承擔著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評價的主要任務,如對學生平時學習等方面的成績評定,均由任課教師完成的。而作為教與學的另一個主體——學生而言,則主要是扮演被評價者的角色,處于次要或者是隱性位置,被動接受著教師的評價。顯然這與學生也是教學中的重要主體這一地位極不相稱。由于評價主體單一,缺乏發揮學生的積極作用,忽視被評價者的需要及情感體驗,從而使教育評價活動始終處于消極的活動狀態,這一方面造成了評價結果不科學、不準確,另一方面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打擊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不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潛能的有效發揮,從而影響學生身心健康和素質的全面提高。
二、創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評價體系的主要思路
目前,我國正處于巨大的社會歷史變革時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也正處于重要轉折時期。針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評價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創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評價體系,要以適應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為根本要求,以遵循教學一般規律為重要前提,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最終目的,解決思想,勇于創新,著力構建內容綜合、形式多樣、主體多元的教學評價體系,進一步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和教學質量改善,為更多更優地培養出高素質大學畢業生提高教學支持。
(一)著力完善綜合性評價內容
由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思想性、知識性和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僅靠對大學生掌握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程度的單一性考核,忽視對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踐問題能力、在面對社會人生重大問題時表現出的思想情操等方面的考評,難以達到好的教學與評價效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評價內容應突出綜合性,要在對學生認知領域進行評價的同時,增加對學生在情感領域、行為領域的評價。既要考核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又要考核學生對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踐問題能力,同時還要考核學生在處理社會人生問題上的思想境界情況;既要關注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道德、責任、價值觀等方面內容的變化和發展。另外,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的評價應注重過程,而不只是結論,在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活動的評價中,要將整個教學過程納入評價范圍,有的甚至要延伸到教學過程之后。就總的而言,構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綜合性評價內容:
1.優化考核評價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考核評價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情況,可以通過理論考試進行。但是,考核的內容應避免考“死知識”,突出素質和能力的測試。要注重對學生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考核,試卷中盡量減少客觀題,增加主觀發揮題,通過考核,提高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
2.考核評價學生的綜合素質??己嗽u價學生素質高低可以引入系統的實踐評價內容。在注重考察學生掌握基本理論知識的同時,要注重考核評價學生的創新意識、協作精神和實踐能力。因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是從大學生當前的思想狀況出發、從現實社會的實際問題出發等來進行有關的主題討論、競賽、辯論或小組演講等,即讓學生圍繞一個主題,經歷從收集材料到呈現成果、進行社會探究的完整過程。評價的內容包括學生在集體或小組活動中的投入程度和水平:是否主動去搜集和分析有關的信息資料;能否對所學的問題提出各種假設并努力加以驗證;是否善于把當前學習內容盡量與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聯系起來;能否提出有意義的問題;能否聆聽和尊重他人的意見;能否與他人交流觀點和看法;是否積極參與辯論;是否爭先回答問題;等等。
3.考核評價學生的社會參與情況。把社會參與情況納入考核范圍,主要是考核學生的社會行為??己说膬热葜饕?學生根據教學目標開展的走訪、調研,并在此基礎上形成的交流作業、交流思想情況;利用假期開展社會實踐教育活動情況;利用勤工儉學,所進行的職業角色教育情況;利用就業指導,進行能力素質教育情況;等等。總之,在評價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時,應盡量多角度、多方位地評價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全面衡量每個學生的學習態度、政治理論水平以及社會實踐能力,這是體現思想政治理論課考評公平公正的關鍵。
(二)著力構建多樣性的評價方法
對于學科進步而言,好的學習評價方法所產生的作用并不亞于學科本身。有人曾有這樣的評論,教學評價如果能“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評價不能只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一份考試試卷或一篇論文不可能衡量學生是否具備了較全面的認識和正確的觀念,更不可能判斷學生在日常行為中是否以正確的思想觀念為指導。我們必須改變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評價方法單一的現狀,積極探索,認真研究、試驗,改進考試的方式,著力構建多樣性的評價方法,逐步形成一套適合評價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效果,閉卷與開卷結合、筆試與口試結合、平時作業與期末測試結合、理論道德認識與實際表現結合,綜合考核大學生對所學內容理解運用以及衡量自身思想道德修養水平的科學有效的考評體系。通過增加對學生評價的尺子,以培養更多更好的學生。具體而言:
1.分層運用口試、筆試等方法進行終結性評價。鄧小平同志曾經強調指出:考試是檢查學習情況和教學效果的一種重要方法,如同檢驗產品質量是保證工廠生產水平的必要制度一樣。檢驗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知識是否理解掌握,可采用筆試或筆試與口試相結合的方法。筆試以閉卷與開卷結合進行,對于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的題目采用閉卷的形式;對于一些靈活性的、綜合性的、考查智力和能力的題目采用有限的開卷考試形式,讓學生通過看書、查資料等進行分析和思考,得出獨立的答案。同時要改變期末考試“千人一卷”單一的筆試評定方法,試卷可以根據不同的專業分不同層次進行測試,如把音、體、美作為一個層次、把理科生和文科生各作為一個層次,以避免“千人一卷”的不合理性。另外,還可以根據教學評價的目的、性質、對象不同,聯系學生的具體專業與社會實際,利用課題研究與論文、辯論、情景測試等開放性質的方式評價學生的學習水平。
2.綜合運用觀察、記錄等方式進行形成性評價。要創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評價體系,一定要改變期末考試單一的終結分數評定方法,把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與期末測試結合起來。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是學生綜合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反映學習效果的重要內容。它主要是通過多種渠道多種方法收集、綜合和分析學生日常學習的信息,了解學生的知識、能力、興趣和需求,著眼于學生潛力的發展。它不僅注重對學生認知能力的評價,而且也重視對學生情感及行為能力的評價。具體包括在遵守教學紀律方面的行為;學生在回答教師問題、課堂討論等形式中所表現出來的參與程度、綜合能力和素質;學生的理論理解、案例分析或學習心得等作業中所表現出來的理論邏輯認識、運用理論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能力。這此可以有教師和同學共同來考評,通過這些考評方式,一方面淡化終結性考試對學生成績的影響,把考試和培養過程緊密結合起來,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掌握知識,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達到大眾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真正為學生提供將知識和技能進行整合與擴展的機會,提供了一個不斷自我完善與提高的機會,有助于學生身心素質的全面發展。
3.靈活運用定性、定量等方法進行實踐性評價。實踐教學及其教學效果的評價是當前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評價工作的新要求。在我國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開放式的實踐教學成為一種重要教學形式,因此要重視對學生在實踐教學活動中的表現的考評。對學生實踐教學成績的考評,主要是要靈活運用定性、定量相結合的方法,考核評價學生在參加各種實踐教學活動所表現出來的參與程度、價值取向、綜合能力,學生在與課程相關的知識競賽中的參賽成績,社會調查報告,參觀活動感想等,特別需要重點考查的是學生在實踐教學活動中,綜合運用課堂教學的理論,觀察、分析、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與素質。
(三)著力構建多元化的評價主體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主體是教師與學生,因此評價考核應當改變老師一元主體評價的局面,將學生也納入其中,鼓勵引導學生積極地開展自評和互評。在開展教學評價時,可以先由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然后由班級(學習小組)開展互評,或班委考評,最后由教師進行綜合評價。這樣,對學生最終成績的評價包括了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小組或班級評價等多元評價成份,充分體現學生成績評價的全面性、動態性、過程性。
1.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使學生學會依據一定的標準進行自我評定,是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終身學習的巨大動力,以及改革應試教育封閉評價方法的有效措施。每個學生都是教學的主體,所以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評價必須以尊重學生本人意見作為基本前提。評價要從以“應試教育”的“他評”為主逐步轉向以學生的“自評”為主。要積極采用并推行學生自評,通過自我評價使每個學生認識自我、發展自我、管理自我、激勵自我。
2.班級(學習小組)開展互評。開展班級(學習小組)互評是充分體現集體智慧的重要手段。這里既可以進行學習小組成員互評,也可以進行班級范圍互評,即班級或學習小組成員之間就他人在學習中(如主題討論或小組演講)的學習態度、策略和效果等方面開展互評。評價的依據是每個學生在學習小組里所承擔任務的輕重、接受任務的態度、與同學交流合作誠意、完成小組學習任務時的質量等主要情況。通過班級(學習小組)互評,可以比較全面地反映每個學生平時在班級(學習小組)內的學習表現,也有助于學生逐步養成尊重、理解、欣賞他人的態度,拓寬自己的視野和胸懷。
3.教師進行綜合評價。教師是教學的主要實施者,在評價中起著主導作用。為提高教師的綜合評價質量,老師要對學生平時的學習過程進行認真考察并完整記錄??疾炫c記錄的主要內容包括學生在平時學習中表現出來的能力、情感、態度等情況。具體地說,學生在課堂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對課程的學習興趣、情感和自信心;在主題討論或小組演講等環節中所表現出來的主動性和參與程度;在回答問題、提出問題和討論問題上所表現出來的積極性、有效性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等。這種記錄評價,既是教師及時了解學生情況、調整教學思路的重要依據,更是期末評價學生學習狀況、學習成績的重要依據。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
[2]田建國.樹立以人為本德育新理念[J].人大復印資料.思想政治教育,2004,(5).
[3][4]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教社政[2005]5號).
[4]賀金浦、劉姍姍,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評價體系與實施主體[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3).
[5]李斌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評價體系的特點及其相關理論依據和原則探討[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7,(2).
(責任編輯/王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