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玲玲
紹興地處浙江省中北部,這里山清水秀,是歷史文物之邦,名人薈萃之地,是著名的水鄉、酒鄉、橋鄉、書法之鄉、名人之鄉。紹興正以它特有的魅力吸引著廣大的國內外游客。紹興是一個旅游名縣,也是一個紡織強縣。近幾年來,紹興的經濟快速發展,紡織業已成為紹興最大的支柱產業,這里有全國最大的輕紡市場。隨著旅游、紡織業的快速發展,紹興對英語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全縣掀起了學習英語的熱潮,所以紹興以良好的英語環境被大眾所熟知。那么,如何利用紹興這個具有良好英語環境的旅游、紡織名縣的地域優勢,開展英語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開闊學生視野,培養、增加學生實踐能力,提高英語學習的效率和實用性,成為英語教學中值得研究探索的課題。
一、當前英語應試教育的局限性
英語是一門實用性和交際性很強的學科,它以應用為目的,主要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英語教學不僅要使學生掌握語言本身,還要通過語言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交往能力,培養學生表達情感、認識社會的能力,培養學生內在美的氣質,給予學生文化熏陶。目前應試教育中的英語教學,只停留在字、詞、句的基本語言知識訓練上,過分依賴老師,依賴課本,以考試為目的,體現不出英語學科的特點,從而無法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無法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阻礙了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師必須改變這種教學觀念,拓寬教學途徑,利用社會大課堂,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從課外挖掘潛力,盡可能多地為學生爭取語言實踐機會,給學生創造用英語交際的環境和情境,把課本上學到的語言知識拿到實際生活中去運用,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積極性的目的。
隨著我國加入WTO,北京成功舉辦奧運會及上海即將舉辦世博會,英語作為我國的第一外語,越來越重要。要提高國民的英語水平,帶有濃重應試教育色彩的教學模式是不利的。我們必須讓學生有足夠的課外實踐活動去接觸豐富的詞匯,加深對英語的理解,鞏固和提高他們在課堂上獲得的英語知識,培養他們的應用能力。
二、作為旅游、紡織名縣的紹興是英語教學最好的社會課堂
1.旅游名縣是英語教學最好的社會課堂
蘭亭風景區位于紹興西南,是聞名中外的書法圣地。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敘道:“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帶左右。”鵝池碑序、蘭亭碑序,曲水流觴,流觴亭、御碑亭、右軍祠等景點錯落于此,人文景點與自然景觀相得益彰。因此,每年成千上萬的中外游客來蘭亭書法圣地游覽。在蘭亭,我們每天都能看到不同國籍、不同膚色、操著不同語言的外國友人,或攜手挽臂,或背著背包,比肩接踵,款款而來。他們無拘無束,談笑風生。工作人員非常熱情地歡迎中外游客,時而對外國朋友說“Welcome!”。導游用流利的英語介紹風景區的各個景點。在景區的酒店、禮品店里,到處都能看到外國友人與中國人討價還價、談笑風生的畫面。紹興著名的風景區還有魯迅故里、沈園、大禹陵等,這些風景區里到處能看到外國人的身影,可以鼓勵學生用英語跟他們交流,鍛煉自己的英語聽說能力,擴大詞匯量。因此,旅游名縣是英語教學最好的社會課堂。
2.輕紡城是著名的英語角
近幾年來,紡織經濟在紹興蓬勃發展,紡織業成為紹興最大的支柱產業。位于紹興縣柯橋的中國輕紡城是全國最大的輕紡市場。隨著輕紡經濟的不斷發展,每天來自印度、韓國、日本、非洲、歐洲、美洲等世界各地的客商匯集這里,洽談業務,每天各種各樣的輕紡產品從這里源源不斷地銷往世界各地。在輕紡城,每時每刻、每個角落都能看到外國人的身影。英語成為這里最重要的商業用語。輕紡城的英語環境吸引著紹興文理學院、越秀外國語學校的學生,他們紛紛來這兒學習英語,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甚至許多人畢業后會在這兒就業。那些臨街的酒吧、餐廳提供的不僅僅是餐飲服務,更大的作用在于讓中外客商洽談業務,中英文互教互學。在這里,當一個酒吧的服務員說出一口流利的英語時,你不會驚奇;當商鋪的工作人員用流利的英語跟外國人做生意時,你也不會驚奇。在輕紡城的街頭,當你碰到朋友或熟人時,問他從事什么工作,他可能會說做紡織外貿工作。成千上萬的紡織外貿工作人員用自己所學的英語服務紹興的紡織經濟。綜上所述,輕紡城是著名的英語角。
三、利用旅游、紡織名縣的地域優勢激發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途徑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和愛好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和愛好也是學習的動力。在英語教學中,我們應該千方百計地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之成為愛好,成為需要。誠然,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途徑很多,筆者僅針對紹興旅游、紡織名縣這一地域優勢談幾點看法。
1.開辟英語角,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
因地制宜開辟英語角,對培養學生聽說能力非常重要。聽說能力的培養是語言學習的基礎,是使學生把英語學習當作需要、當成愛好的關鍵。為此,我們依托旅游、紡織名縣這一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和良好的英語環境,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開展英語角活動。筆者所在的學校——紹興縣蘭亭鎮中學在著名的蘭亭風景區旁邊,我們經常到蘭亭景區邀請外賓到現場進行交流,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增強,會直接刺激他們的學習欲望,其主動學習英語的熱情就會大大增強,聽說能力也會有很大提高。
2.邀請外國人來開展各種文化交流活動,寓學于樂,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英語學習是一項藝術活動,學唱英語歌曲、朗誦英語詩歌、表演英語戲劇等對英語學習都會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適當的內容,即與學生的思想、感情、氣質、修養等合拍的表演內容能引起學生的共鳴,使學生很容易進入藝術再創的角色,在不知不覺中掌握英語,領悟英語的魅力,從而培養興趣,增強信心,激起持續學習的動力。我們邀請輕紡城的外國人來參加我們組織的英語元旦文藝晚會、五四青年文藝晚會等活動,演出英語節目,既擴大了影響,又培養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另外,我們每學期舉辦英語演講比賽,題目內容不限,可以是小故事、時事評論或親身經歷等,這給學生提供了展現自己的英語才華的機會。這樣的活動能夠強化學生的聽說能力,提高學生英語交際能力,融洽師生關系,促進教學效果。同時,它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能力,發揚集體主義精神;有助于培育學生的創新能力,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和決心。
3.開辟社會課堂,增強學生交際能力,不斷完善學生的學習價值觀
英語學習,最能體現其價值的,除了課堂、升學應試外,就是交際了。培養交際能力需要良好的情境,需要合適的場所。我們每學期按年級分批組織學生到輕紡城街頭開展社會活動,直接與外賓交流。這些活動為學生創設了原汁原味的交際情境,激發、鞏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驗到學習英語的實用價值,促使他們為取得交際成功而更加努力地學習英語。
4.建立校園英語廣播站,營造英語學習氛圍
語言學習需要氛圍的烘托,尤其是不以應試為目的而是以培養語言交際能力為目的的語言學習。學生可通過收集資料,收聽英語新聞、英語小故事等提高自己的聽力水平。
5.開展英語作文競賽和英語小報比賽,提高學生英語寫作能力及運用英語的綜合能力
閱讀是寫作之母,提高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的前提是進行大量的閱讀。我們應讓學生通過大量閱讀了解歐美文化背景,懂得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異,提高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聽、說、讀是寫的基礎,是收集材料的渠道,而寫作又能促進聽、說、讀能力的提高,從而提高學習成績。為了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以及運用書面語言流暢表達自己思想的能力,促使自己對英語更感興趣學生訂購了“THE 21st CENTURY ENGLISH SQUA
RE”“ENGLISH DIGEST”等英語報刊、雜志,它們擴大了學生的視野,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綜上所述,英語學習與學習者的感覺、知覺、表象、記憶、思維、想象、聯想等密不可分,又時時受到動機、信心、興趣、情感、意志、注意等因素制約。只有讓學習者充分發揮各種因素的積極作用,才能取得學習的高效率。因此,我們應充分利用旅游、紡織名縣的優勢和良好的英語環境,充分發揮學生的各種積極因素,讓學生聽得懂、說得出、寫得好。教師把英語作為一種交際工具來教,學生把英語作為一種交際工具來學、來用,既能使學生學到知識,開闊視野,又能鍛煉學生的運用能力,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取得傳統教學所達不到的教學效果,更好地實現英語教學目標,培養出高素質的外語人才。
(作者單位:浙江省紹興縣蘭亭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