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敏良 胡翠華 吳天佑
摘要:對高職校外實訓與企業季節性用工對接效果作出正確的評價,關鍵是要有一套科學的、可行的評價標準。本文從分析高職校外實訓與企業季節性用工對接效果評價的意義出發,重點闡述了高職院校學生校外實訓與企業季節性用工對接效果評價的原則,并構建了對高職院校學生校外實訓與企業季節性用工對接效果評價的指標體系。
關鍵詞:校外實訓;企業季節性用工;對接效果;評價標準
一、高職校外實訓與企業季節性用工對接內涵的界定
本文中的“高職”是特指三年制高等職業教育的商貿類專業。企業季節性用工是指由于受生產經營的季節性影響,企業用工往往會出現淡季和旺季的變化。企業在淡季時用工需求量減少,旺季時則會出現用工高峰而導致招工困難。本文提出高職校外實訓與企業季節性用工對接就是要通過研究高職商貿類專業校外實訓與企業季節性用工對接的問題,以較好地解決高職商貿類專業校外實訓實施難與企業用工旺季招工難的矛盾,使企業在用工旺季也能招得到理想的員工,學校的實習計劃能得以實施,切實化解“工學交替”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實現校企雙贏。
二、高職校外實訓與企業季節性用工對接效果評價指標體系
評價高職校外實訓與企業季節性用工對接效果的前提是建立一套系統的、可操作性的指標體系。這一指標體系應包括以下內容:
1.時間對接程度
高職校外實訓與企業季節性用工對接,最為核心的就是要使高職院校校外實訓同企業季節性用工實現時間上的對接,這也是實現校企雙贏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學校在制定專業實訓計劃時,應充分考慮企業用工的季節性變動因素,深入分析企業用工的季節性變動規律,找到企業用工的空隙和節點,使學生校外專業實訓的時間安排在這一空隙和節點上。只有通過時間上的對接,學生才能在企業找到自己的崗位,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頂崗實習;企業才能通過在人手不夠時得到學生及時補位而節約人工成本,提高經濟效益。這樣,就容易將學校、學生、企業三者的利益捆綁在一起,提高各方在對接中的積極性。因此,我們在評價高職校外實訓與企業季節性用工在時間上是否對接時,主要是要考察是否是在企業最需要員工時,或者說是否是在企業用工最困難的時候,學校將自己的相關專業學生送到了企業進行頂崗實習。
2.內容對接程度
內容對接程度的高低,是衡量高職校外實訓與企業季節性用工對接效果的另一重要方面。內容對接評價就是檢查學校在制定專業實訓計劃,確定實訓內容時,是否結合了實訓專業和企業相關職業崗位要求,使實訓的內容同企業業務流程相對接。通過內容對接評價,一是可以增強實訓的針對性,提高實訓效果;二是可以滿足企業相關崗位的工作要求,使學生在企業真正頂崗,擔當企業季節性員工的角色。
3.標準對接程度
標準對接程度指標就是指在實施高職校外實訓與企業季節性用工對接過程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與企業員工技能要求、學生綜合素質與企業員工要求全面對接情況。實現標準的有效對接,可以進一步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相互結合,減少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復勞動,真正實現學生零距離上崗。
4.人員相互滲透程度
人員相互滲透是指學校的專業老師與企業的師傅要進行廣泛的交流,包括相互任職、互換角色。通過角色的轉換,可以提高校企雙方對雙方對接的認識,實現雙方在對接過程中的優勢互補。特別是通過相互交流,可以讓雙方人員參與實訓計劃的制定,乃至參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的整個過程,從而可增強實訓計劃的科學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校企雙方人員相互滲透的程度將直接影響到高職校外實訓與企業季節性用工對接的效果,也可考核校企雙方合作的廣度和深度。
5.學生技能提高程度
高職校外實訓與企業季節性用工對接的效果最終要表現在學校的校外實訓計劃是否得以順利實施,通過與企業季節性用工的對接,學生的專業操作技能是否得到顯著提高。所以,我們必須將學生技能提高程度作為高職校外實訓與企業季節性用工對接效果評價的重要指標。學生技能提高程度的考核應包括學生專業技能熟練程度、學生適應崗位能力的增強程度、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程度等內容。
6.企業效益提高程度
企業能否在對接過程中受益,直接關系到企業參與對接工作的積極性。我們在實施高職校外實訓與企業季節性用工對接過程中,必須考慮企業的利益。企業效益在對接過程中得到提高的程度,將反映校企對接的“雙贏”原則的貫徹程度,關系到校企合作的穩定性。
企業效益提高程度應主要包括企業用工成本的降低程度、產品生產與銷售量的提高程度、員工素質的提高程度以及采用新工藝、新技術、新方法程度等方面的內容。
三、高職校外實訓與企業季節性用工對接效果評價的原則
對高職校外實訓與企業季節性用工對接效果作出正確的評價,關鍵是要有一套科學的、可行的評價標準。我們認為,對接效果評價標準的建立,必須遵循實效、動態、穩定性的原則。
1.實效原則
在產學研合作教育的探索中,廣大學校開展了多種多樣的試驗,取得了很大的成績與經驗。特別是在2003年12月10日教育部部長周濟在第二次全國高職高專教育產學研結合經驗交流會上明確提出要倡導推行訂單式人才培養后,許多高職院校與研究機構結合自身的特點,紛紛對“訂單式”培養模式進行研究。但是,從已有的研究成果來看,還沒有找到行之有效的解決問題的對策和措施,特別是缺乏從根本上解決在工學交替過程中出現的“校熱企冷”現象的措施和方法。同時,也缺乏對這一培養模式的理論與實踐的系統研究,缺乏對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普遍規律的探索,難以為其他職業院校借鑒與運用。
因此,我們在對高職校外實訓與企業季節性用工對接效果評價時,應避免形式主義、注重實效,主要是要通過對接使高職校外實訓能落到實處,使企業利益得到最大化滿足,真正實現校企“雙贏”。同時,也只有能產生實效的對接模式,才能被廣泛推廣,產生社會價值。
2.動態原則
動態原則的指導思想是讓在對高職校外實訓與企業季節性用工對接時具有彈性和靈活性。企業用工經常會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而呈現出明顯的季節性變動規律,學校在校外實訓與其對接時應該較快地適應企業用工季節性的變化,并能迅速地根據變化的情況做出調整。因此,對雙方對接進行動態性評價,可以調整校企步伐,及時糾正對接時可能出現的偏差。
3.穩定性原則
高職校外實訓與企業季節性用工的有效對接是建立穩定的校企合作的關鍵,穩定的校企合作又能進一步促進高職校外實訓與企業季節性用工的有效對接,從而進一步提高對接的效果。
四、高職校外實訓與企業季節性用工對接效果評價的意義
高職校外實訓與企業季節性用工對接效果評價對校企合作的整體和各個環節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并且隨著校企合作的不斷深入,其作用的廣度和深度還將不斷得到拓展和深化。對高職校外實訓與企業季節性用工對接效果作出正確的評價,目的是為了更加客觀地看待現有的校企合作工作,排除形式主義的影響,使校企合作建立在扎實可靠的現實基礎之上,有利于其各項工作的開展。
(1)對接效果評價是對校企合作成績的肯定,也是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校企合作工作的客觀依據。科學、客觀、全面地對接效果評價,可以幫助人們正確認識校企合作的勞動成果,認識工作中的差距,使校企合作雙方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進一步得到發揮。并通過對對接效果的評價,幫助我們認清對接工作的指導思想、內容、原則、形式、方法等一些基本問題。
(2)對接效果評價是對校企合作的定向,也是對校企合作的肯定。效果評價的標準應成為校企合作雙方實施對接的內容和標準,因為它左右著校企合作努力的方向、重點和內容;同時,對對接效果展開評價,也可證明校企雙方對接的某種方法是否有效,對接措施是否得當。
(3)對接效果評價是對高職校外實訓與企業季節性用工對接科學化的根本要求,也是對對接正確與否的反饋。進行對接效果的評價,能及時獲得有關對接過程實施情況的信息,發現工作中的薄弱環節,并根據獲得的信息調整或改進對接工作。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教高〔2006〕16號文件《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
[2] 石麗敏.國外校企合作辦學模式的分析與研究[J].高等農業教育,2006(12).
[3] 吳敏良.企業用工季節性變動規律及
對策探討[J].現代商業,2009(7).
(作者單位:吳敏良湖南對外經濟貿易職業學院;胡翠華吳天佑岳陽市現代農業工程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