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 華
著名教育家贊可夫說過:“我們要努力使學習充滿無拘無束的氣氛,使學生和教師在課堂上能夠‘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這樣良好的教學氣氛,那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不可能發揮作用。”可見,和諧、融洽、良好的師生關系像一根彩帶拉近了師生心靈的距離,使學生學習動機由單純的認知需要上升為情感需要,使教師工作動機由職業需要上升為職責需要。對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筆者有幾點體會。
一、更新教育理念,樹立師表形象
首先要尊重學生。只有尊重學生,才能取得學生的信賴,教育教學才有可能走向自由。當學生回答問題有困難時,教師切不可簡單生硬地要求學生坐下,要創造機會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體會出掌握知識后的快樂。其次要了解學生。教師必須做學生的知心朋友,深入了解每個孩子的學習情況,在給學生設計提問時,要因人而異,使學生感到學習是無止境的,只有堅持不懈地學,才能掌握好更多的知識。第三要熱愛學生。野蠻產生野蠻,仁愛產生仁愛。這是教育的真理。沒有教師的摯愛,也就不可能有學生的樂學,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是思想、情感、知識的綜合載體。教師要始終保持和藹的態度,親切有神的目光,真誠關愛學生,這樣學生才會有樂于學習的動力。要進行適度的表揚和鼓勵,讓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成就感得到滿足,在被欣賞的愉悅體驗中更加奮發、崛起。教師要像伯樂相馬一樣,善于發現學生的長處和優勢,多加引導,使他們隱藏的光芒散發出來。也許一個學生的成績不好,但是可能他字寫得好,籃球打得好,歌唱得好,舞跳得好,小發明小創新很多,課外活動組織得好。不要把個別的學生看成一無是處,那樣會抹殺他們的一切積極性。第四要注重師德修養。師生之間不僅僅是教育者與被教育者,同時也是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組織者與參與者,成熟者與未成熟者,有知者與無知者,長輩與晚輩。這就要求教師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影響力和權威性,要有淵博的學識和良好的教學藝術、崇高的道德情操、豐富的智慧、嚴謹的作風、敬業的精神,有對學生始終如一的關懷和愛護、無私和沒有偏見的品格,有莊重的儀表和舉止。只有真正成為充滿人格魅力的教師,才會有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二、創設教學情境,愉悅師生身心
教師擁有真情和愛心這兩雙手,可以給每一個學生希望、溫暖和力量。教師要在講授對話、課文時,巧妙構思,介紹一些外國的風土人情、文化背景、名人佚事,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正像葉圣陶先生所說的那樣:當教師像幫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隨時準備放,能放手就放手,在教學中要從“學會”到“會學”轉化,指導學法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這也是英語教學大綱中的目標之一。對話教學,教師可先帶學生共同操練,然后讓學生自己模仿練習,還可以讓他們表演小品。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從而鞏固所學的知識。
三、要優化課堂結構,促進個性發展
第一,要形成活潑進取的學習氣氛,變死學為活學,無論對話、課文還是寫作,都要避免死教、死學,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無論是課堂提問板書還是練習等教學活動都要注意讓學生保持濃厚的興趣,在良好的學習氣氛中,豐富知識,增強智能。第二,要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學習是一切正常人的基本需要,學生的學習既是自身的任務,又是自身的需要,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對學生學習需要的滿足。當然,由于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潛能和學習水平不同,其學習需要也不同,教學中就要不同對待。有的需要點撥,有的需要輔導,有的需要鼓勵,尤其是對學習基礎差、接受能力慢的學生,教師要善于查缺補漏,下到功夫。第三,要減輕學生的負擔,發展個性特長。語言學科注意發展個性特長,既要學扎實,又應學得輕松,然而機械地死記硬背給學生造成了嚴重的負擔,千篇一律地機械重復嚴重忽視了教學理論與記憶規律。改變這種有百害而無一益的教學弊病是優化教學過程的需要。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質,用自己的身心去影響孩子,用自己的激情去誘發孩子的激情,用自己的熱情感染孩子,使學生和你心心相印、協調一致,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創立良好的教學情境,師生在和諧的氛圍中學習,努力提高學習效率,不斷提升課堂整體效益。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職業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