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在倡導“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今天,中學教育與管理仍存在著唯物的辯證關系。學校的凝聚力、向心力取決于學校教育與管理的正確導向。而中學時代是中學生脫胎于小學教育、拓寬知識面、性格最活躍的階層,但可塑性強。因此,如何把握好這一黃金時段是擺在學校面前的中心課題。
中學教育與管理相互制約、相互滲透、相互促進,二者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管理機制,才能推動學校工作的前進和發展。
一、領導層與學校管理制度
學校領導層是學校的核心機構。它的總體職能是依據黨的教育方針,結合學校實情,制訂一系列鞭策鼓勵全校師生包括領導層成員在內的規章制度和紀律,并督促施行。學校工作要求學校領導層必須是一個執法公正、有膽識、有氣魄的團體,必須是全校師生敬仰和信賴的智囊機構,更必須是一個精誠團結、遵紀守法、為人師表的堅強組織。具體表現為:
(一)校黨支部的職能
宣傳貫徹黨的政策和教育方針,高度自覺遵守黨的紀律,指導和監督學校的全盤工作的實施。
(二)校長的職能
校長必須敢想敢說敢干,鐵面無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依據教育教學法則,帶頭抓好學校的全盤工作。
(三)教導處的職能
遵循教學規律,合理實施教學方案,抓好教學常規管理,當好校長的參謀。
(四)政教處的職能
根據學校有關規定,公正、公開處理學生的違紀行為,公正、公開做好全校各班的紀律、衛生檢查和評比工作,強化法制教育,經常開展人生觀討論和向英模學習的活動,積極配合班主任、科任教師、保安人員及家長耐心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
(五)學校教代會的職能
代表廣大教師的利益和意志,收集教師和學生的意見和建議,糾正領導執法過程中的過失或過錯,使學校的管理制度民主化、公開化,當好領導決策的參謀。
(六)后勤處的職能
保障學校日常工作的開展,當好學生的“媽媽”。
(七)校團委的職能
學校是青少年聚集的地方,是中學生學習、追求進步的“練兵場”。校團委要經常組織學生學習團綱團章,鼓勵進取,并隨時吸收大批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學生進入團組織,充實團的力量。
二、營建優良的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陶冶情操,愉悅身心
校園是師生工作和學習的地方,必須有良好的育人環境和工作環境。比如校園環境的清幽、干凈整潔;課堂的靜雅,濃重的學習氛圍;領導、老師、學生之間的團結和融洽等。這就要求學習有嚴格的管理制度,執法公正、賞罰分明,領導多接近師生,善于聽取和采納師生的意見和合理建議,使管理制度不斷完善,并走向明朗化、正規化。具體表現為:種植綠化帶,注重校園的環保工作;建立各種學習園地和專刊,使師生有展示才華的舞臺。如我校開辟的校園廣播站,集文學、常識、趣味為一體,不僅有老師的作品拋磚引玉,更有學生的踴躍投稿。這一嘗試,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強化紀律,做到學生每天不曠課,不遲到,不早退。關心學生,熱愛學生。每學期結束,學校對成績優秀的學生給予重獎,是校園形成一種追、趕、幫、比、超的學習熱潮。同時開展一些文體活動,活躍學生的校園生活。健全各種制度,理順每一工作環節,棄弊趨利,使校園真正變成教師工作有信心,學生學習有決心,領導越干越舒心的溫馨樂園。
三、教師與課堂教學
課堂是師生智力活動的舞臺,課堂教學是學習的中心環節。課本是聯結教師與學生的紐帶。教師傳授知識,學生獲取知識主要是圍繞課本并通過課堂教學來實現。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主體,而教師起著主導的作用。具體的課堂教學要求,作為教師,必須有高度的責任感、豐富的知識底蘊、較高的演講技能和駕馭課堂紀律的能力;必須鉆研教材,熟悉教材;傳授知識力求準確、鮮明、生動、善于啟動學生大腦的馬達,吹開學生思維的蓓蕾,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同時教師在講解課文時還要注重愛國主義和人生觀的教育。如學習毛澤東的《沁園春·雪》這首氣勢磅礴的詞,不僅體會毛澤東等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偉大抱負和志向,也能勾起學生的許多聯想,受到種種啟迪;學習《誰是最可愛的人》等課文,就能激發學生建設家鄉,建設祖國和現身祖國的豪情。課堂教學,同樣要求學生必須做到自覺遵守課堂紀律,提問發言要征得老師的同意,一句話,課堂教學要求師生配合默契。所謂教學理論的“內動外靜”的課堂是最好的教學課堂。相反,亂糟糟的“內靜外動”的課堂,教師不能正常教學,學生也學不到知識,教學質量的提高也得不到保證。誠然,課堂教學的成功教師起主導作用。
四、學校與社會的關系
學校是組成社會的一個群體,學校離不開社會。在當今市場競爭激烈、追求素質復合型人才的環境下,學校應緊扣時代發展的脈搏,注重培養學生的適應社會的實際能力。主要途徑:強化學生敏銳的思維能力、判斷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經常開展各種活動(書法、繪畫、演講、作文及各科競賽等),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經常組織學生參加校際活動和社會公益活動,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取長補短,增長才干。學校應與社會各界保持聯系,特別要與當地政府、司法機關和學生家長保持聯系,借助社會力量推動學校的各項工作。同時加強學校的法制工作,使學校真正成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人才的一方凈土。
悠悠歲月,漫漫長路。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新世紀中學發展之路在探求中前進。既陶冶情操、增長才干,又愉悅身心,緊張活潑的校園生活,可喜!可盼!可贊!
作者單位:湖南省婁底市婁星區杉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