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作文教學中如何融入情感,把情感作為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最佳推進劑,本文從理論到實踐都做了詳細的介紹。
關鍵詞:作文 情感生活興趣
葉圣陶先生認為,“作文形式為文字,其內容不出感情兩端。”這句話的意思說的是,文字僅是作文的形式而已,最關鍵的其核心還是感情。文章說到底是表達人物的內心情感。所以說把情感教育引入作文教學,從根本上培養學生做人、作文的綜合素質,是當今作文教學改革的當務之急。學生一旦對寫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鉆研,樂此不疲。當然這是我們所追求的一個理想境界,而現實生活中我們更多的是看到學生視寫作文為猛虎,寫出的作文味同嚼蠟,淡而無味,這又是為什么呢?怎樣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筆者認為在作文教學中多角度滲透情感教育是改變這種現狀的一劑良方。
一、以生活為源頭,聚集情感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生活是一切寫作者的源頭活水,現實生活精彩紛呈,我們不可能對它視而不見。應該改變以往的狹隘的語文觀念,樹立一種大語文觀,突破課堂40分鐘的局限,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拓展、延伸,把作文教學的觸角伸向更廣闊的空間。讓生活成為學生最好的老師。鼓勵他們到生活中去找米:大自然的美麗奇異、各地的名勝古跡、家鄉的人情風貌、文化動態、科技動向,這些都是寫作的豐富寶藏。
把課本作為培養學生情感最好的抓手,如學習朱自清的《春》一文,我們不妨先布置學生去感受春天的氣息,讓他們自己去描寫春天的各種景物。在活動中學生們留戀忘返,交上的作文有血有肉,情味十足。寫完之后進行全班交流,進行評比,指出優缺點,在這樣的基礎上再帶領學生去學習課文,我們便可以發現效果奇佳,學生由于有了對春的最親密的接觸,有了很強烈的感性認識,所以在學習課文時情感就很真實。而在這同時也很好地把情感的培養和寫作巧妙地結合在一起,
二、以學生為主體,激發情感
新課堂改革的一個主要要求,就是改變過去的教師講學生聽的“一言堂”的形式,而形成新的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模式。這一點在作文課上也應該如此,教師一定要改變作文指導課上老師講、學生聽的被動局面,應以“一石激起千層浪”來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把作文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其獲得無拘無束的自主體驗,放飛寫作靈感,做寫作的自由人。教師切不可越殂代皰,學生對作文不感興趣,那就應該想方設法地來激趣;如指導寫“一件趣事”時,首先教會他們如何審題,這里是以寫事作為中心,其中心詞是“趣”,要想出奇就得在這個奇上下工夫,要引導學生從一些看似平淡、普通的小事中去尋求事件本身出人意料的喜劇效果,小中見大,平中見奇。
三、以互評為契機,溝通情感
初中學生由于年齡原因不愿意對老師講真話、講實話,更不愿意講心里話,通過講評能使學生得到情感上的滿足,產生一種內在的激勵力量從而起到溝通師生之間情感的作用。每周,我會安排一節課用來交流周記、講評作文。講評的形式多樣,有學生講,讓一個小組內的成員行先互相看,然后推選出一篇比較好的一篇文章,讀給大家聽,然后由本組的部分成員指出它的優缺點。有教師講,注意的是老師在講評的時候更多的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能打擊,更不能冷嘲熱諷,多指出其中的亮點,這樣也便于師生情感更加融洽,同學們關系更加和諧。在相互表揚中,獲得作文的自信;在取長補短中,促進競爭。
還有一種評的形式是寫評語,評語直接關系著學生的作文興趣,同時也是一種情感交流的方式。老師的評語應當因人而異,因文而異,各有側重,各具特色。評語應當公正、客觀,帶有鼓勵性。即使對作文能力較差的學生,也要抓住其文章中一個小閃光點予以鼓勵。文章的長處和特點,一經教師、學生講評指出,連作者自己也感到振奮。將教師批閱、講評作文比喻成“在開掘人生的金礦”,將學生作文的長處和特點比作是“閃光的金粒”。我們就應該做幫助學生開挖金礦的人。
四、以成功為促進,分享情感
“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對于學生,哪怕是取得了一點點成績,教師都應及時表揚,讓他們嘗到成功的喜悅,就會爆發出巨大的能量,定然取得更大的進步。在作文教學中,我采用多種方法使學生對于寫作來斷有成功地喜悅,促使他們不斷去跨越新的高度。
1.作文講評展讀課:每兩周一次的作文講評展讀課,是我的學生最喜歡上的課,很多人都覺得不可思議。其實我的技巧就是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獲得成功,我把學生作文的閃光點都打出來,制作成課件,署上名字,讓每個學生都有一種成就感,其實我忽略了他們的缺點而放大了他們的優點。
2.班級墻報:班級墻報是一個可以利用的培養學生寫作的有效陣地,我要求學生劃出一個版塊,專門刊登每周的優秀作文,使文字可見可觸,更利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有時我還特別注意對那些基礎不好的同學的作文,多選擇一些好的句子登到黑板報上,這些對于他們來講促動非常大。
3.利用報紙雜志讓學生體驗成功。由于本人和多家報紙雜志有合作關系,他們經常向我約稿,所以我就先向各個編輯約稿,然后再向學生約稿,這樣增加他們的中稿率。所以文源于情,情源于真,要想學生文章不“無病呻吟”就需要我們教育者真正用心去感受學生、關愛學生。我相信,在我們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共同努力下,學生的作文中將會去矯飾,存真情,因情生文,而文抒真心。
作者單位:鹽城市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