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改革在安徽省的實施,高中數學教材發生了一定的變化,與前幾套教材相比較,“算法初步”可以說是高中數學內容這個家庭中的新成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普遍感到難教,學生接受起來也相當困難。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來談一談在這一章教學中的感受。
一、突出算法教學為主,程序設計為輔
通過教材中教學內容的呈現不難看出算法教學和程序語言教學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判斷所設計的算法正確與否可通過編程并且運行程序進行驗證,借助于程序語言可以使算法得以實現;而反過來要設計程序就必須弄清算法原理。可以說,算法教學是程序語言教學的基礎,程序語言教學是算法教學有效的延續,兩者相輔相成。然而,上述兩者在教學重點上有所不同,算法的教學重點在于:體現算法的思想,結合實際問題制訂出一系列有限的可執行的步驟來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思維的條理性。而程序語言教學卻是計算機語言教學,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學會編程。兩者各有特色,相互聯系,在算法教學時可以充分結合程序語言教學,鼓勵學生盡可能把自己的算法在計算機上實現,但不可本末倒置,不要把算法內容簡單處理成程序語言的學習或程序設計。
二、有效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
教學中有很多問題要通過設計算法來解決,對于學生來說,純理論的教學可能會顯得抽象與空洞,尤其是循環語句的實施,甚至很難讓學生信服,所以這個時候借助于計算機,通過上機操作,可驗證所設計的程序是否有效合理,同時也為學生解決了后顧之憂。而實際教學中,考慮到課時的因素,不可能花大量的課時進行上機演練,所以可與計算機老師互相配合,進行資源整合,真正實現信息技術的輔助教學,為教學服務。一來可提高學生對算法學習的興趣,體驗程序應用的快捷與方便,感受科技力量的強大,二來可加強各學科之間的互相協作的效率,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團隊的協作精神,體現了素質教育的課改方向。
三、教學中注重聯系實際,讓學生感受算法思想
算法思想所涉及的內容很多,在實際生活中有很多方面都蘊含著算法原理,所以在教學中老師要善于發現和利用生活中的實例,來幫助學生去理解什么叫算法,認識相關的程序結構。教材中是以解方程組的例子來引入算法的概念,我們也可以列舉如《幸運52》欄目中猜給定范圍內的商品價格的游戲等來滲透循環結構的教學,甚至是在課堂上開展類似的游戲,從而讓抽象的教學內容變得更加直觀、生動。同時在進行循環結構的教學時,注意多舉實例。例如:對于題目“給出求1+2+…+100的一個
許多題目,及時引導學生觀察、歸納和提煉出解決一類問題的通法。
四、框圖教學中應加強與其他知識的交匯
在整個高中數學課程中,有很多內容都含有算法的思想,例如必修1中二分法計算函數的零點,必修2解析幾何部分中利用相關公式進行幾何問題(如求點到直線的距離等)的計算,必修5中求數列前n項和等等。尤其是近幾年來,新課程改革高考卷中本著“考查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在知識的交匯處命題的原則”,經常出現一些考查算法框圖與函數、數列、不等式等進行交匯的試題,題型新穎,突出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與思維能力,所以在這塊內容的教學中還應適當進行綜合題的訓練與點撥,如觀察如圖所示的程序框圖,已知

f(1)=-14,f(2)=-11
(1)若m=5,則輸出的結果s為多少?
(2)若輸出的結果s為32,則m等于多少?
縱觀整個高中數學,在當前新課程背景下新增的算法內容,既反映了與時俱進的時代要求,也向我們展示了中國古代數學輝煌的歷史成就。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還能鍛煉與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所以在算法教學中教師把握好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度”,同時又不失對算法本身數學思想的滲透與培養,必將能夠使這塊內容的教學變抽象為具體,變枯燥為生動。同時也能為學生將來的信息技術的學習奠定一定的基礎,符合當下為了學生的發展這一課改精神。
作者單位:安徽師范大學數學計算機學院2005級教育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