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該文對現代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中的運用提出了相應的措施,以期提高初中數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整合的實用性,達到優化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的目的。
關鍵詞:初中數學 現代信息技術 整合
初中數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是從數學教學的需要出發,確定哪些環節,哪些教學內容適合使用現代信息技術,并選用合適的軟件,創造相應的學習環境,推進現代信息技術在數學中的輔助教學,達到優化數學教學的作用。筆者下面根據數學教學中的實踐經驗,談談初中數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幾點嘗試。
一、巧借信息技術的交互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1.人機交互是多媒體計算機的顯著特點,多媒體計算機可以產生出一種新的圖文聲色并茂的、感染力強的人機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饋。這種交互方式對于數學教學過程具有重要意義,它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因而形成學習動機。
2.人機交互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于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傳統的數學教學,學生只能被動參與這個過程。而優秀的多媒體課件所提供的交互式學習環境,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所學的內容的深淺,來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練習作業。這種交互性所提供多種的主動參與活動,就為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的發揮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從而使學生能真正體現出學習主體作用。
二、巧借信息技術提供的外部刺激的多樣性,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獲取與保持
1.化無形為有形。初中數學理性知識成分太重,傳統的教學只片面強調邏輯思維訓練,缺乏充分的圖形支持,缺乏供學生探索的環境,于是只能靠學生的死記和教師的說教了。
2.化抽象為直觀。初中數學的概念教學是教學中的難點,學生幾乎被動地從教師那里接受數學概念,只有靠強化記憶知道概念的共性和本質特征。
3.化靜止為運動。運動的幾何圖形更加有效地刺激大腦視覺神經元,產生強烈的印象。熟悉《幾何畫板》的教師,無一例外會用《幾何畫板》來演示“圓冪定理”,即相交弦定理→割線定理→切割線定理→切線長定理,鼠標一動,結論立現,效果相當好。其實像“垂經定理”“圓心角、弧、弦、弦的弦心距關系定理”等等,需要用“翻折”“旋轉”“平移”等知識證明的定理,都可用《幾何畫板》動態揭示知識的形成過程。有些題目,不經意用鼠標移動一個點,圖形變化了,結論仍然成立,比如:圖形中移動C點或E點始終有CE∥DF。
三、巧借信息技術的豐富資源,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發現式學習
信息技術的豐富資源,能為數學教學提供并展示各種所需的資料,包括文字、聲音、圖片、視頻等,能創設、模擬各種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情境,為所有學生提供幾何“探究性活動:鑲嵌”,可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進入問題情景階段。第二階段為實踐體驗階段。第三階段為表達交流階段。特別一提的是,教師提供了邊長相等的3~24邊正多邊形,配上不同顏色,鼓勵學生設計一、二個地板的平面鑲嵌圖,課堂氣氛頓時高漲起來,學生經過設計,復制、粘貼、組合,排列出的圖案千姿百態,有些圖案大出教師意外,很有創意。
當然,初中數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并非強調所有的數學內容都適合計算機輔助教學,它只可巧用,不能濫用。
憑風巧借力,送我上青云,初中數學的課程改革只有巧借現代信息技術的優異性能,才能使二者的有機整合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從而達到優化數學的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的目的。
作者單位:鹽城市南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