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幾年美術考生的急劇膨脹,社會上的業余培訓也迅速崛起,培訓點星羅棋布,致使美術專業考試由寬路變窄路。大量學生涌入美術隊伍,其專業程度懸殊驚人,專業教師及業余輔導人員水平良莠不齊。因此,研究高考改革動向,加大教學研究,進一步提高美術教學質量,穩定美術高考隊伍,成為當前頭等大事。
關鍵詞:高中美術專業教學 套路式的訓練新課改精神
近兩年隨著國家高考改革力度的加大,高校辦學規模的擴張,許多高校紛紛增設藝術類專業,招生量大幅度增加。高錄取率,引發了美術考生的急劇膨脹,原被視為旁門左道的美術教育,成為了各地中學的拳頭學科。社會上的業余培訓也迅速崛起,培訓點星羅棋布,致使美術專業考試由寬路變窄路。大量學生涌入美術隊伍,其專業程度懸殊驚人,專業教師及業余輔導人員水平良莠不齊。研究美術高考動向,加大教學研究,進一步提高美術教學質量,穩定美術高考隊伍,成為當前頭等大事。正因如此,針對美術高考的各種各樣的套路化的教學方式開始如雨后春筍般的出現。這樣的“套路式的訓練”方法恰恰忽視了美術高考教育的出發點,即為了學生的成長服務,為了學生今后的發展服務。在這種訓練方法下培養出了學生可能會在短時間內取得成績,也可能會在美術專業考試中取得好的成績。但是,這樣的學生在今后大學里的美術學習中表現出后勁不足,甚至導致表現出厭學的情況。
我認為,在美術專業課的教學過程中也應該體現出高中美術新課程標準的理念。高中美術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有如下五個方面,我就這五個方面做一一闡述:
一、體現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滿足發展的需求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要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增設反映美術學科發展成果的現代設計、現代媒體藝術等內容;注重對美術語言以及美術的發展規律等基礎性內容的學習;充分利用和開發校內外美術課程資源,增加課程的多樣化,實行學分制,鼓勵學生自主選擇,為個性發展拓展空間,滿足學生多樣發展的需求。
具體到我們的美術專業課教學如何體現時代性我覺得就是要:
1.認真學習別校的統考經驗正確指導學生的專業訓練,注重基礎課中的造型訓練,夯實基礎。
2.美術教師要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作用,平時要注意收集他人優秀的作品及相關錄像,制作成適合自己學生的教學課件來授課。此外在給學生演示范畫時,雖然現場演示效果比較理想,但只適合小范圍的“師傅帶徒弟式”的教學,對于幾十人的大班化教學就很難收到較好的效果。因此,利用電教媒體設備錄制自己演示范畫的過程,制作成多媒體課件進行播放演示,這樣更加直觀,而且學生在“觀摩”的過程中,教師有充分的時間給學生加以“解說”,便于學生加深理解和學習,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果。
3.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在學習過程的主觀能動性,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充分了解學生的情況下,認真研究開課的內容,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的具體情況,及時調整課時安排,教學內容也是多樣化的。我們將學生按基礎好、中、差分為第一、二、三組,每一組練習的內容、難度、要求的完成作業的形式都不同,比如第一組基礎比較好在素描訓練當中,要求畫面進行完整性的處理;第二組要求塑造物體的能力,更加注意物體的空間的處理;第三組要求對物體的結構、形體比例要表現準確。用不同的訓練方法進行教學,想取得的最終效果應該是一致的,就是將學生的專業課整體提升。
二、拓寬美術視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要讓學生較廣泛地接觸中外優秀美術作品,拓寬美術視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探索人文內涵,提高鑒別和判斷能力,抵制不良文化的影響。尤其要引導學生深入地了解我國優秀的民族、民間藝術,增強對中國優秀文化的認同。
對于這點,我認為應該加強臨摹訓練,許多學生在學素描之前,造型基礎比較差,對畫面形式和效果理解不多,那么臨摹就是提高繪畫水平較好的方法。繪畫藝術是直觀地而非理念的藝術。美術的學習過程,本質上是美術表現方式的學習過程,也就是如何將自然對象轉換為一種美術形式的學習過程,因此,他人的藝術形式,是我們最好的老師。臨摹作品,是一種極好的學習方式,從中可獲得表現方法和藝術效果的啟示和滋養,不斷給自己提出更高的表現要求。但同時需注意臨摹只是為了學習和借鑒,切不可用別人的方法和風格取代自己的感受,一味的套用別人的藝術方式,這樣反而會阻礙和限制自己藝術個性的發展。臨摹前,我常常讓學生“讀畫”,研究畫中用筆、用色的方法;臨摹時,根據自己的能力,可以從臨畫作品的一部分開始,但要放開手;臨摹后,要與默寫相結合,幫助整理、檢驗和鞏固我們已知的造型知識和經驗。最后再通過學生寫生訓練,促進學生空間知覺的發展,捕捉對物體的感受,訓練學生用比較的方法,觀察事物之間的變化,提高用線條塑造形象的能力,體會線的長短、粗細、曲折等的表現運用。
三、注重學習方法和過程,提高美術素養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的實施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精神,倡導自主學習、研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藝術的本質、特性和文化內涵。通過美術學習活動,讓學生學會用藝術思維的方式認識世界,學習藝術表現和交流的方法,提高美術素養。
我覺得這一點相對于我們練習專業的學生來說尤為重要,在專業教學當中要講究學習方法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藝術學生不是枯燥地閉門造車,要不斷地進行創造性學習,學會用藝術思維認識大師作品,走進大師學習大師。
同時,以課堂教學為切入點,培養學生的能力。美術學科是一門實踐性與操作性很強的學科,培養學生的獨立分析能力也是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獨立分析能力是學生走向社會、自立自強的客觀需要。作為教師,專業教學中許多地方為發展學生的獨立分析能力提供了探索體驗的機會,教師要充分利用把握。如:先把石膏頭像用一塊面料較薄的布包好,突顯出大的形體及骨點。使學生在繪畫時,不會被五官細節所吸引,而把精力完全放在大的形體及其轉折的處理上。進行講解之后,學生對石膏像有一個整體的認識,然后把布去掉,再現五官,指導學生在同樣的角度重新畫一張。這時學生面對復雜的石膏形體,首先要求他們獨立進行思考,思考如何從大的形體比例入手,然后進入五官的細節刻畫。學生在進行五官的具體刻畫時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抓住這個有利時機,馬上轉入五官教學,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大大增加,教學就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四、強調創新精神,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和發展,引導學生逐步形成敏銳的洞察力和樂于探究的精神,鼓勵想象、創造和勇于實踐,用美術及其與其他學科相聯系的方法表達與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美術和其他學科的學習。
學生創新意識的訓練是一個大工程,通過和美國、德國高中美術課程的比較,我們應該結合自己學校的實際批判學習,中國的美術課注重知識的全面接受和技能訓練的提高,而美國和德國的教育更加尊重學生的個性和主動參與性。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首先應該注意加強繪畫以外知識的補充,更重要的是對身邊生活的感悟能力。只有構架起這樣合理的知識結構,學生才能具備創新的基本能力。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創新意識的培養非一朝一夕,而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因此,我們在專業課的設置上從采取了高二上學期開設速寫、構圖;高二下學期開設和專業考試內容相關的默寫創作訓練。速寫作為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現技法的重要手段既屬于專業課的范疇,也可以為創作課積累素材。在高一開設構圖、速寫課,這樣就為高二下半學期講授素描頭像和色彩默寫時做了準備。創新意識的源泉是人們對生活的感悟與理解,這種感悟也可能是來自對人生經歷的一種體驗,也可能是來自對社會對自然的理解。為了使學生拓寬他們的視野,平時應積極鼓勵他們多看中外文學名著,提高對人生的感悟能力。
五、提倡質性評價,促進個性發展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評價的主要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評價標準要體現多主體、開放性的特點。根據美術學習的特點,提倡使用表現性評價、成長記錄評價等質性評價的方式。強調培養學生自我評價的能力,幫助學生學會判斷自己美術學習的態度、方法與成果,確定自己的發展方向。
在教學過程中,我還安排了以下幾個評價環節:
1.以賽激趣,培養學生的自評能力
好勝心強是學生的主要性格特點之一,而在激烈的競爭氛圍中,學生最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且促進學生自身的發展。因此,適時開展定期作業競賽,針對前一階段的學習內容,以小組為單位展開繪畫比賽,這樣學生在比賽中通過小組成員互相指導,相互借鑒,團結合作,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繪畫興趣及繪畫水平,而且可以幫助學生及早發現差距,及時鞭策自己不斷地努力,在努力中無形地提高了其專業能力。
2.在教學過程中除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外,我不排除利用功利性去強化學生學習
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提出階段性的目標,而且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確定不同的任務。在這樣的教學中,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獲得適合他自身各方面能力和條件的教育,能在相當的限度內獲得較大的發展。在學生跨越了“最近發展區”之后,鼓勵學生向更高層次的目標邁進,而且讓學生明確前進的方向,保持高昂的學習斗志。同時鼓勵學生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精心編排小組人員“以強帶弱”,并根據實際適時調整,確保全體學生共同提高,協同發展。
3.在美術教學中,沒有先入為主的“差生概念”
賞識是為人之道,也是為師之道。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人性最深層的需求就是渴望別人的欣賞,而且隨著年歲的增加,‘渴望’會變得更加深沉和熾烈。”每一位學生都有自己的閃光之處,因而教師要賞識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激勵他們奮發向上,有所作為。教師應該為他們創造機會,讓每位學生都感到自己被同學、老師、班集體所接納,感覺到老師、同學在關注自己,使其相信自己一定能行。尤其是后進生,他們在求學道路上極少獲得成功,挫折使他們心理產生障礙,產生厭學心理,成績落后,但應發現他們身上也同樣有許多閃光之處,在一定場合給予陽光、雨露,他們同樣會燦爛。事實上,當學生被教師賞識之時也是學生向教師敞開心扉之時,學生會隨時向教師道出真心話,教師抓住機會適時引導點撥,往往教學效果奇佳。
4.教學中及時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適時進行調解引導
在教學中及時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適時進行調解引導,使學生感到舒適、愉快是輕松教學的前提。例如:有的學生會因為多次處理不當,多次重畫,常常耐不住性子想放棄或換別的繪畫內容時,教師要適時給予安慰,對其之前的繪畫努力給予肯定,鼓勵他再來一次,相信他一定會成功,學生的心里就會得到平衡,自信心加強,學習的動力再次產生,最終完成作品。所以教師要不斷地調整學生的情緒,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讓學生在輕松、積極的狀態下開展學習活動。
我深刻體會到了當前的藝術教育已經存在誤區,不能片面強調升學率培養一群千篇一律的畫匠,要多多尊重學生的主觀性,創造性和藝術素養的全面提升,作為老師應該認清當前教育現狀不斷改革創新美術教學,用高中美術課程新標準為指導,挖掘學生潛能,為高校培養合格的藝術人才!
參考文獻:
1.鐘啟泉,崔允,張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2001:223-224
2.張永彬.淺談賞識教育[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5(5):6263
3.王振國.《以高中美術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為指導更好地促進專業教學》.2008年7月
4.朱曉飛.《高中美術專業課“有效教學”策略》.2006年7月
作者單位:蘇州工業園區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