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以人為本”。《新課標》強調,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應體現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新型的數學課堂要求學生的學習方式由傳統的接受式學習向自主探究式學習轉化,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學生是“完整”的人,教育者在教育中一定要構建起和諧的教育環境,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和諧發展。
一、深入挖掘教材,創設生動的情境
數學課堂上總是離不開數字、字母、公式、圖形等枯燥的素材,學生往往提不起興趣。而具體生動的情境往往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教師可以根據學習的內容和學生的心理特點,借助各種直觀手段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不知不覺地參與了學習和探究,使學生更好的體驗數學內容中的情感,使原來枯燥的、抽象的數學變得生動形象、饒有趣味。
比如教學兩步計算時創設“小貓購物”“小猴摘桃”等趣味情境吸引學生參與,自覺體驗計算的順序。生動的故事情節,一下子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在故事中自然而然地呈現知識點,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取了新的知識;隨著故事的發展,學生投入地深入地進行思考、探究,思維力也得到發展;而且,趣味性貫穿始終,學生學得愉快、輕松。多媒體課件也是創設趣味性情境的重要手段。絢麗的色彩,美麗的畫面,動聽的音樂,使抽象變得具體,讓靜態成為動態,既為學生創設了真實的情境,又能將學生引入想象的世界,使課堂“活”了起來。
二、關注學生感受,調控課堂氣氛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指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一位成功的老師,一定是善于調控課堂氣氛的老師。
在教學過程中,由于新舊知識之間的鏈接以及難易程度的改變等原因,學生的學習效果往往會出現起伏。學習成功時,學生情緒高昂,課堂氣氛熱烈但容易混亂。而學習中一旦遇到挫折,學生的情緒就會低落,課堂氣氛沉悶、壓抑。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老師一定要時刻注意學生的情緒變化,關注學生的學習感受,適時調控。在學生情緒激昂時,教師要注意安撫,冷靜地提醒學生注意重點、難點和一些細節;在學生情緒低落時,教師要積極反思自己的教學,及時調整教學方法,恰當地引導學生,幫助學生克服困難,使學生重新樹立起信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神態要親切,語言要富有激情、幽默,設計的學習活動要有張有馳,這樣有助于消除課堂上的緊張氣氛,使學生思維集中、輕松愉快地參與學習。總之,和諧的課堂應該成為師生情感交流、能力提升的場所,課堂應該充滿笑聲、充滿睿智、充滿情趣,使學生和教師都能夠“自由地呼吸”。
三、關愛、賞識學生,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好老師意味著什么?首先意味著他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關于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了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曾經是個孩子。”教育就是愛,愛就是教育。一個老師,應該真誠地關愛每一個學生,把每一個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去教育,這時你的臉上總是帶著微笑的,你的語言總是溫和、感人的,你的眼神總是充滿關切和信任,你的動作總是柔和、優美的;這時,孩子們身處在溫暖之中,才會把老師當作自己的朋友、自己的親人;這時,師生之間才是親密無間的,學生在這種平等、和諧的環境中才會更加愛學習。
美國大作家馬克·吐溫說:“一句贊揚的話,可以使我愉快地生活三個月。”這句話并不夸張。在人的成長過程中,賞識如同陽光、空氣和水一樣,不可或缺。每個學生都有被賞識的渴望。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總是尋找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能,當他們解決了一道難題或者回答對了一個問題時,總會從在心底產生一種興奮感,渴望獲得老師的贊賞。這時,如果老師及時地給予贊賞,就會增強他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就會激發起學生內在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品嘗到“跳一跳,摘個桃”的喜悅心情。一個孩子,學會了“1+1=2”,對于成人來說,或許是微不足道的。但作為教師,一定要蹲下身來以兒童的眼光去看兒童的世界,發自內心地去賞識學生,為學生的點滴進步喝彩,讓學生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
四、不斷完善自我,塑造個人魅力
“親其師,信其道,樂其學。”一個學生喜歡一位老師時,就會以老師作為自己的榜樣,尊敬老師、信任老師,進而喜歡上這位老師執教的學科。
作為21世紀的教師,我們一定要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要博學多才、知識淵博,要語言生動、幽默,要頭腦靈活、反應迅速,這樣在駕馭課堂時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才能以自身的魅力吸引學生,贏得學生的尊敬,使學生產生良好的主動學習的欲望。上課時,可以舉一些科學家學數學的例子,激起學生的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還要積極發揮語言藝術的功效,用生動、智慧的語言來吸引學生的注意,用贊揚、肯定的語言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愿望,使學生主動積極地投入學習、深入探究,讓數學課堂充滿智慧。
總之,教師應該從關注學生的體驗出發,深入挖掘教材,不斷完善自我、改進教法,努力構建和諧的課堂環境。這樣,不僅有利于發揮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更有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亭湖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