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納猜想”是初中數學方法之一,學生和老師對此都有無從下手的感受,我據多年來指導學生的經驗談一點體會,與同行交流:
歸納:是由一系列具體事實概括出一般原理。
猜想:是根據已經知道的事情來想象不知道的事情,我認為,學生無從下手的原因是在歸納上出了問題,是具體事實在頭腦無條理無順序,導致概括不出一般原理。
解決此問題的較好的辦法是給具體事實排序、理清哪些量在變化,哪些量不變,變化的量與排序的序號存在怎樣的關系,這樣才能清晰地概括出一般原理。
例1.把正整數1,2,3,4,5…,按下列規律排列
1
2 3
456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 …
按此規律第n行有 個正整數
排序:
觀察這些數都是以2為底的冪,底數是常量2,指數是變量,變化規律是比序號少1,所以第n行整數個數是2n-1個。
例2.觀察由梯形拼成的圖形和所給的表中數據,回答問題:
(1)當梯形的個數為n時,求圖形的周長是多少?
(2)當圖形的周長為80時,梯形的個數是多少?
此題顯然就是要歸納出一般原理,才能猜想周長為80時,梯形的個數。
不妨如下排序:
排序后清晰看出5和3是常量,3的個數是變量,變化規律是:3的個數比序號少1。
這樣很容易得出第n個梯形的周長為:5+3(n-1)=3n+2,
易得出:3n+2=80,解得:n=26。
幾乎所有的歸納猜想題都可以這樣排序,先概括出一般原理,再猜想未知事情,排序是幫助學生理清頭緒,找出變化規律。
作者單位: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宇宙地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