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新一輪課程改革絕不僅僅是換一套教科書,而是一場教育觀念的更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改變,是一場涉及到課堂教學方式、學生學習方式以及日常學校管理等全方位的變革。新課程對教師提出的最大挑戰是什么?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覺得是教師要具有課程意識、學生意識、開放意識、問題意識。
一、課程意識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課程資源的開發提到議事日程,學校和教師應該成為課程資源開發的重要力量,教科書已不再成為惟一的課程資源了。在傳統課程中,教師沒有太多發揮的余地,這使我們的教師不需要去發現資源、利用資源,因此也就缺乏收集信息、檢索、運用等方面的能力。而現在教材中有許多“留白”,教師在教學中應當聯系學生的實際,根據其特點增刪教材,調整教法。這需要教師重新整合的能力,要努力把時代性和時代精神滲透到歷史的陳述和詮釋之中,盡量引入新史料和新的研究成果。在開發課程資源時,我們不光需要原有的文史哲知識,還需要經濟、法律、金融、國際政治等領域的知識,這些都急需我們去學習,去充實,去完善。
二、學生意識
新課程強調“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也就是應該以人為本,以人為本就是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知識、情感需要為本,以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這是歷史教學觀的出發點。學生學習歷史,其真正意義并不在于只是知道和記住了過去所發生的事情,更不應該只會重復老師或課本對歷史的敘述,而是要通過歷史學習不僅感受到歷史的境況和氛圍,體會到歷史人物的心態和想法,而且要逐步學會怎樣對歷史進行認識,如何對過去的事情進行解釋,從而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積累對社會歷史進行探究和思考的經驗,掌握認識歷史和了解社會的方法,形成正確的歷史意識和強烈的使命感,這種歷史意識和強烈的使命感的形成應該成為歷史教學觀的靈魂,它幫助我們在歷史與現實以及未來之間建立起有效的信息通道,并通過這個通道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溝通,促進學生理解歷史,感悟社會的發展,樹立科學的歷史觀,從而激發起處于青春時代的學生們的歷史使命感的萌動,這是他們正確的世界觀形成的基礎。當學生們產生了歷史的使命感的時候,便自然地把自己當前的學習、自己的前途和命運與祖國、與時代相聯系,這種聯系是他們自主學習和主動發展的內在動力。擁有這種動力的學生,學習熱情是持久的,心態是平衡的,人格是健全的,是可持續發展的。課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就是培養體現時代要求的、全面發展的、具有健全人格和可持續發展的一代新人。
三、開放意識
所謂開放,就是要開放學生的認識和體驗,開放史料和史評,開放學生的調查和研究。師生之間要形成交往、交流、合作、對話的格局。開放教學,在教學空間上,除了課堂外,還有博物館、圖書館、歷史文化遺址、互連網,除了教師講學生聽的方式外,還有學生講教師聽。還要開展課堂討論,組織辯論會,舉行故事會,舉辦歷史講座、編演歷史劇,閱讀欣賞歷史文學作品,仿制歷史文物,撰寫歷史小論文、歷史人物小傳,編輯歷史小報。就是在交往、交流、合作、對話的情境中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在互動教學中,課堂是師生交流、對話的平臺,是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共同提高和發展的舞臺。只有開放——師生共同參與課程實施,才能使師生在課堂這個有限的時空內,始終處于一種亢奮的情緒之中,才可能使學生體驗和享受學習的樂趣,才可能真正引導學生積極地將全部精力投入到自主學習、主動發展中來,才可能最大限度地激活他們的記憶和理解能力,拓展其思維空間。師生在教學過程中才能共同感受學習帶來的樂趣,在合作、創新的情境中,分享探究和發現的成果,其樂融融。這樣的教學過程,教師不僅不會“遭人厭”,而且會得到學生發自內心的尊敬。一個被學生尊敬和崇拜的教師,必然會有很好的教學效果。
四、問題意識
問題意識,就是要學會反思。歷史的借鑒、歷史的智慧,不是無意識可以得到的,需要對歷史的感悟、理解和反思。學生學習歷史的過程,應是反思歷史尋求借鑒的過程。歷史的經驗只有與學生的認識產生共鳴,通過主觀感悟,才能內化為學生的智慧。長期以來,我們習慣于在課本上明確寫出一些重大事件給予人們的“經驗教訓”,學生則往往對此無動于衷。因此,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反思歷史,直接制約著歷史教學社會功能的發揮。這就需要教師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新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稿)》也明確要求,歷史課程的改革“應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勇于提出問題,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改變學生死記硬背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核心,注重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和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鼓勵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學習歷史,培養發現歷史問題和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養成探究式學習的習慣”。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沒有問題的學生不是好學生”,教師要樹立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教學新觀念。歷史教學活動一項基本任務是,利用或創設“問題意識”的環境,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手段,激發認知需求,促使學生主動參與,不斷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而心理安全和自由是激活學生問題意識的兩個基本條件,教師民主寬容的態度是實現這兩個條件的前提。
新課程,對于昨天的教師、今天的教師、明天的教師都不失為一種挑戰。我們要勇敢地面對。
參考文獻:
1.《新課程挑戰教師閱讀》.《中國教育報》.2002年
2.陳偉國.《新課標,新理念》.《中學歷史教學研究》.2003
3.張桂芳.《反思歷史明理啟智——中學歷史教學改革的探索和實踐》.《歷史教學》.2003年第六期
4.熊川武.《說反思性教學的理論與實踐》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九里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