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是從“獨白”走向“對話”。閱讀教學中的“對話”,是指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一種精神上的相遇,心靈上的碰撞,通過兩者之間對話式的相互作用,達到發現世界,發現自我,互相發現的目的。通過閱讀教學的“對話”可以給學生一個廣闊的閱讀發現、研究探索的舞臺,學生可以在閱讀全過程中與文本、教師、同學進行全身心的對話,在多層次、多角度、多智慧的閱讀對話中深入感悟文本,全面提高語文素養。那么怎么進行低段的閱讀教學呢?我認為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來展開:
一、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所謂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建立文本的情感氛圍,創設適宜的學習環境,使教學在積極的情感和優化的環境中開展,讓學習者的情感活動參與認知活動,以期激活學習者的情境思維,從而在情境思維中獲得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一種教學活動。針對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模仿能力強的特點,在學習課文時,可以讓學生充分“動”起來,模仿文中人物的神態、動作表演,以提高準確把握重點字詞的能力。真正了解課文“寫什么”是提高低年級學生閱讀的興趣,使學生盡快進入閱讀的角色中,掌握閱讀的方法,提高閱讀的質量的關鍵,也是現在教改中的一個熱點問題。
比如,設計《烏鴉喝水》一課的教案時,就可以采取如下的設計思路:課前可以先制作一個烏鴉的圖片,準備一個瓶子和水,另外可以準備一些石子,這些教具準備是為了給學生演示烏鴉喝水的過程,在演示的同時可以提出問題,烏鴉為什么喝不到水?烏鴉是用什么方法喝到水的?(讓學生在課文中找答案并把它朗讀出來。)第二課時是讓學生在進行自主學習的同時加強對課文的了解,并將其拓展到生活的領域,符合新課標對語文實踐的強調,可以這樣設計,讓學生分成小組講烏鴉喝水的故事或者類似的故事,讓學生想想自己在生活中曾經遇到過的難題,自己是怎樣解決的?(讓學生暢所欲言。)最后請學生復述課文,對“烏”字和“鳥”進行對比教學。這篇課文這樣設計既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方法,首先創設了烏鴉喝水的情景,讓學生自己去想象烏鴉喝水的過程,思考烏鴉喝水的方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課時幾乎都是學生自己的活動,并且也較好的結合了學生的生活實踐,符合新課標提出的培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要求,師生達到了真正的互動。
二、利用提問,發展學生的個性化閱讀
在小學生閱讀教學中,在學生不能完全自學的情況下,教師對學生閱讀的引導有著關鍵的作用。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具體形象性,具有進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也就是說,兒童此時的思維主要是依賴事物的具體形象或表象以及它們的彼此關系來進行,并不主要依靠對事物的內化本質或關系的理解,憑借概念、判斷和推理來進行。此時,老師承擔的主要功能就是將教學的重點、難點、較為抽象的知識點等化為一個個孩子容易理解的問題,孩子思考了,回答了這些問題,目標也就達到了。
在教學《放小鳥》一課中,我做了如下的問答式教學設計:
師:《放小鳥》這篇課文寫的是怎么一回事?
生:一個小朋友把姑媽送給他的一只小鳥放走了。
師:你覺得小鳥可愛嗎?請你把有關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
生:讀(姑媽送我一只小鳥,綠色的……黃色的……非常可愛)
師:整篇課文都是寫他愛小鳥,卻沒有寫他為什么愛,你知道是為什么嘛?
生:因為他知道,小鳥是莊稼的好朋友,它能吃害蟲。
師:請你看看書上的圖,說說他是怎么樣快樂的?他會說些什么?
生:他樂得舉起了手,大聲叫了起來:“小鳥啊小鳥,快點回到媽媽的懷抱中吧。”
生:他心里高興極了,樂得咧開了嘴,叫起來:“你是人類的好朋友,你要多捉蟲子,讓莊家年年長得很好!”
《課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談到“閱讀是學生的修改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所以我在教學設計中做到了讓學生有獨特的感受,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同時讓學生能夠借助圖畫閱讀,進行了個性化的閱讀。
三、強化朗讀,培養學生閱讀的能力
低年段學生處于記憶的黃金時期。就閱讀教學來說,適合采用朗讀、誦讀以及背誦等方式,這一學段要求學生“會”朗讀外,還要求學生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在教學中可以采用多種的朗讀方法來貫穿整個教學,如師生范讀、開火車讀、分角色讀等。以讀為主線,重整體感悟,重語感的培養。讀得多了,積累得多了,語感逐漸豐富了。他們讀到“金色的田野”,就感到了豐收的喜悅,讀到“春雨沙沙”就感到心田滋潤,讀到“一片新綠”就會感到希望與生機。在教材中有許多描寫自然景物的文章,如《鮮花和星星》《臺灣的蝴蝶谷》等,都用優美的文字描繪出秀麗的自然風光。教學時, 教師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用聲音再現畫面,讓學生進入意境,感受自然的美。如《歡樂的潑水節》中“地上鋪滿了火紅的鳳凰花瓣,空中回響著歡樂的鼓點。”通過朗讀,學生的腦海里出現了火紅的花瓣,火一樣的美麗的花瓣和動聽的鼓點聲,誘發學生去觀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通過朗讀,品味詩句,讓學生逐步學會欣賞詩歌鑒賞詩歌,培養學生愛美的情操。
小學時期是培養閱讀能力的黃金時期,小學生能在此期間養成獨立、自主的閱讀習慣,將會對其終身有益。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安排學生進行閱讀,多給學生想象的空間,要從多角度啟發學生進行閱讀等都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