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識圖與構造是研究建筑物的構造組成以及各構成部分的組合原理與構造方法的學科。學生普遍反映該學科原理多、規范多、圖形多,抽象而枯燥,難懂又難記。如何改善這種狀況,我在這些年的教學過程中進行了一些探索,特別是用學習遷移理論來指導該學科的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遷移是將一種學習中習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態度等遷移到另一種學習中去,它廣泛地存在于知識、技能、態度和行為規范的學習中。任何一種學習都要受到學習者已有知識經驗、技能、態度等的影響。在教學中運用學習遷移方法,把新的學習和學生已有的背景知識聯系起來,并且聯系實際生活,發展學生遷移能力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以及學習遷移在培養建筑學專業學生的創造力上所起到的積極作用。
一、利用遷移鞏固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常不只是學習一種知識,而是同時或相繼學習多種知識。在多種知識的學習中,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隨處可見。這種知識之間的相互影響就是所謂的學習遷移。將所學知識應用到新的情境,解決新問題時所體現出的一種素質和能力。有的同學在學習中過于重視對知識個體的孤立、機械性記憶和理解,就事論事,割裂了知識點間的聯系和對知識點之間關系的融合性理解與應用,窒息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利用學習的遷移規律,注意發揮學習中遷移的作用,不但有利于鞏固已學的知識、技能和概念,而且還有利培養我們舉一反三的學習能力和探索發現能力。知識遷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學習素質的核心。但在實際操作和運用過程中,卻有很大一部分學生不能實現知識的有效遷移,在新的問題和情境面前往往表現出手足無措,或是對知識點的生搬硬套,或是東拼西湊、胡亂編造,直接影響了解題的效果。這要求我們在平時的建筑識圖與構造學習中要重視對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
二、加強理解,促進遷移
“理解”是關鍵。一般來說,真正理解了的東西,不論它如何改變,人們總能認識它。因此理解程度直接影響到有關知識的應用和遷移。另外,遷移并不局限于知識和技能領域,在情感、動機、興趣、態度以及行為方式等領域也同樣能夠發生遷移。所以教師應盡量做到平易近人,多與學生溝通,以淵博的學識服人,做學生喜歡的老師,讓學生因“愛屋及烏”而喜歡這門課程,達到情感的遷移;在教學中從學生感興趣的現象著手引出原理,并強化新知識對生活的種種用處,達到興趣的遷移;學生普遍關心注冊建筑師的考試,所以在講課時將知識點聯系到注冊建筑師考試的考點,會引起學生較大的學習興趣,實現動機的遷移。當然這也要求教師見多識廣,必須不斷學習和總結知識、經驗,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
三、培養學生遷移能力和習慣,促進教學
創造性思維對于建筑學專業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通過教學活動養成學生遷移與運用知識的習慣,對于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非常有幫助的。形成知識的廣泛遷移能力可以避免對知識的死記硬背,實現知識點之間的貫通理解和轉換,有利于認識事件的本質和規律,構建知識結構網絡,提高解決問題的靈活性和有效性。
學習者對原有知識經驗的概括水平是影響遷移發生的重要條件。因此,要發展學生的遷移能力,就要通過各種形式讓學生懂得什么是遷移,發現遷移的規律,樹立學生的“遷移學習”意識,培養學生的組織概括水平,引導學生主動積累更多的經驗,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獨立分析和概括問題,在復雜的學習情境中把握知識之間縱向和橫向的聯系,找到新舊學習情境的共同點,通過“學習遷移”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遷移與運用知識的過程不僅幫助學生不斷改組知識、重建表征知識,而且它本身就是問題解決的過程,甚至是一種創造過程。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將知識準確、系統地傳授給學生,而且要幫助學生改組和重建自己的知識,不斷地擴大知識遷移和應用的領域或范圍。通過這種長期持之以恒的思維訓練,學生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定會得到提高,做出的建筑設計才會既合理又新穎。將學習遷移理論充分運用到建筑識圖與構造課程教學中,能夠降低該課程的學習難度,提高學習趣味和吸引力,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這是一種學習方法的示范和思維方式的引導。以此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經驗和知識以及其他課程知識與該課程有諸多相通之處,體驗到自己所擁有的知識對新知識的學習與幫助,學習怎樣運用已知的知識來促進現在知識的學習。同時重視思維能力的培養,使其能主動找出知識的共同點和相互關系,順利學習新的知識,并加深對舊的知識的理解。
作者單位:廣州市海珠風土地房產管理職業學校建筑工程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