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新課標,把語文定位在“培養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升華精神境界”。這一定位決定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本質,不再是老師教語文基礎知識、訓練語文技能、強化解題方法,而是情感與價值觀的培養。在呼喚新的教學理念的今天,我們應該把情感熏陶,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去。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加強情感熏陶呢?通過實踐,筆者體會到:教之以情,激起共鳴;啟迪想象,引入意境,是一種有效的手段。
一、教之以情,激起共鳴
1.講究開講藝術,營造課堂教學氣氛,“新課導入”這一關尤其重要。上課伊始,學生的情感,處于蟄伏狀態,如何掀起學生情感波瀾,促使學生進入最佳情境?實踐證明,或渲染一種氣氛,或創設一種情境,或高唱一首歌,或競猜一個謎,或播放一段樂曲,或表演一個小品,或朗誦一首詩等等,均有良好效果。
2.以讀入情,以讀入境,以讀會心。掌握一定技巧、富有感情的朗讀,能將學生引入意境,從而認識文章中反映的客觀現實而受到教育。人們常說:“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讓學生去意會文章不可言傳的入微之處,喚起激情,進入意境,就是憑借朗讀來加強情感體驗的,所以要求教師示范朗讀。教師融之以情,讀出感情,才能激起學生的感情。語文教材中有不少內容優美、語言生動的美文佳作,教學這樣的文章,不宜把知識過于割裂,而可通過有感情朗讀來完成教學任務,教學時可讓學生從正確的語音、語調、節奏方面直接感受作品的內容,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這樣美讀 使學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從而在師生雙方共同努力下,達到事半功倍之功效。
二、啟迪想象,引入意境
“語言藝術是不是具備形象的物質形態,欣賞者憑感官直觀不到任何形象,而需要通過語言符號在想象中感受藝術形象。”語言藝術具有表現性和再現性,表現和再現的橋梁是想象,這確實是一個很有難度的問題,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善于啟迪。如果我們教師能用新的教學理念去啟發想象力,引入意境,激發他們求知欲,這正說明了教學達到了探究知識真諦,啟迪心靈的崇高境界,那么如何引導呢?
1.創設問題情境。在提問時教師要善于誘導學生產生一種解決問題的愿望,最好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目的,起碼要收到“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的效果。在解決問題時要引導學生進行類比、聯想,以啟發、開啟心靈之效果。
2.要適當設計一些多角度思維練習,強化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達到情感升華的效果。
綜上所述:“披文以入情”,并進一步做到“講文以入情”,以情營造教學氛圍,以情再現課文形象、意境,以情朗讀,以情激起學生創造性思維,是語文教學情感熏陶的良好途徑。
作者單位:山東省寧陽第二十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