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新課程在各校教育教學中的深入推進,提高課堂學習的有效性,增進師生之間的積極互動,讓學生以更高的激情投入學習,享受學習已成為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課題。本文中,筆者根據自己在英語一線教學的經歷,介紹了一個成功的英語閱讀教學課例和自己的點滴體會。
關鍵詞:新課程 英語教學 享受 快樂
一、教學設計
本課選自職高英語教材第二冊Unit13 Cultural Heritages。本單元主要介紹了中國著名的文化遺產和名勝古跡,如:長城、秦兵馬俑、山西平遙古城、四川的三星堆遺址等等。“The Old Town of Lijiang”是一篇閱讀材料,它從麗江的歷史、地理位置、沒有城墻的原因等不同的方面展示了這個古城的特征。它以高原水鄉著稱,而大部分學生對江浙一帶的水鄉古城比較熟悉,但都未曾到過麗江,因此對了解這個古城就會滿懷期待。
1.課前嘗試
在本課學案的課前嘗試中,要求學生預習并背誦單詞,通過略讀課文大致了解麗江古城的概況,并輔助嘗試練習幫助學生檢測自己的預習效果。此外,還要求學生按小組收集常州周邊城市的名勝古跡圖片。這些課前的知識準備都將對課堂閱讀和小組合作創新提供積極的鋪墊,也使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學習和探究更自信、更高效。
2.課堂探究
(1)圖片導入,問題探究
在本課的第一環節,教師采用展示麗江風景圖片,配上納西族的民族音樂在第一時間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題,使他們完全融入本課的意境,隨之拋出問題:Have you ever been to Lijiang?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is smart town?因為學生在課前對此有了相應的知識準備,加上圖片和音樂的效果已開始讓他們的神經處于亢奮狀態,因此他們會積極參與,以初步體會到自我展示的成就感。
(2)課文閱讀,知識連接
在課文的閱讀過程中,對于不同的任務可指導學生采用略讀、查讀和筆記摘要等不同的方式和技巧,通過反復的閱讀和練習,學生會自然地概括出本課的框架,這對下一個當堂訓練的環節提供了有效的幫助和保障。
(3)當堂訓練,鞏固運用
在欣賞了麗江的圖片和文字介紹之后,學生對這一古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根據學案上的筆記摘要的內容和課堂上老師提供的幫助,讓學生以麗江導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紹古城。這里可采用小組討論、合作的方式進行,而且難度相對較小,練習過程會比較順利,這也讓水平一般甚至更低的學生體會到成就與滿足感。
3.課后拓展
在各組學生爭先恐后地介紹了自己的旅行計劃之后,安排學生在假期結束時以書面表達的形式對自己游覽的城市進行簡要的介紹,這樣完成了課堂練習與課后拓展有機結合,又為提高學生的寫作和思維提供了更多的機會,為學生的探索和創新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二、課例評析
The Old Town of Lijiang 這堂英語閱讀課以學生的實際生活作為起點,抓住了學生最感興趣的話題,利用多種形式的課堂活動,從引人入勝的音樂圖片導入,通過獨立閱讀和結伴討論,繼而按小組對所獲的知識信息進行情景訓練,并結合五一假期這一特定的時間制訂出精彩的出游方案。整個課堂教學過程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實現了英語課堂教學從獲得知識、鍛煉技能到綜合實踐創新的一次飛躍。在這堂課的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有許多值得研究和反思的特點:
1.多元化目標有機融入教學流程之中
本課確立的教學目標既有具體實在的“通過閱讀了解并掌握麗江的幾個重要特征”的結果性達成目標,也有操作可行的“通過小組討論與情景練習,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的過程性揭示目標,還有模糊實用的“在小組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交往能力,獲得成功體驗,建立自信心”等情感性孕育目標。
本課的教學設計也提出了三個層次:根據不同要求的問題,分別用略讀(skimming)和查讀(scanning)的技巧,獲取課文主要信息內容;按照提示,在具體的情景中進行相應的語言表達訓練;以小組為單位,在開放的課堂環境中進行探索討論、設計創新、展示作品。
實際的課堂過程表明,三個教學目標在三個層次的學習探究中得到了充分的落實,也取得了積極的效果。
2.利用學案輔助教學,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這堂課借助教師按照本課的具體內容、學習要求和重點難點編寫的學案進行輔助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課堂學習和活動的效率,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根據學案中課前知識準備的具體要求,學生在課前已對本課將學習的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并按照學法指導進行了相應的知識準備,當然同時也會遇到一些困難或問題,帶著這些準備和質疑進入課堂,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展現出了充分的自信和積極的態度。
3.教學中的情境設置與學生實際緊密結合,符合學生興趣
“創設情境”是教學中常用的一種策略,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有助于學生借助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學習新的知識。新課程指出,教學中的情境創設應結合學生實際,符合學生興趣。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分別創設了兩個情境:根據課文信息和所給提示,以當地導游的身份對游客進行麗江古城的簡要介紹;對即將來臨的假期設計出游方案,并分別用圖片展示、文字說明和語言介紹等方式吸引同伴一起組團出游。
4.多種形式的學習、探究方式,促進師生共同發展
根據新課程的理念: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也就是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通過質疑、探究、交流、嘗試等多種方式獲得知識的過程。在本課的教學設計和課堂具體實施中展現了師生交流對話、獨立閱讀、結伴討論、小組合作、作品展示、評價激勵等多種活動方式。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能把教學和學習作為一種體驗成功、欣賞進步的趣味活動,從而使教學達到了理想境界。
5.任務設置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跌宕起伏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一系列問題和任務的設置貫穿了整個過程,體現了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新課程理念:由導入問題 “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Old Town of Lijiang”到略讀課文時提出問題 “What characteristics of Lijiang are mentioned in the text?”,繼而在細讀課文時又針對麗江古城的六個特征提出了相應的問題,并自然地構成了課文的框架。所有這些問題和任務的設置在具體的教學實施中都充分體現了其不可替代的價值,尤其在各小組根據課文框架和所給提示以導游的身份對麗江古城進行了精彩的介紹之后,所有的學生都表露出了迫不及待想利用眼前的五一假期游覽古城,親身體驗它的水鄉神韻和民族風情。但得知短暫的五一假期讓他們的云南之行無法實現時,學生的情緒一落千丈。而下一個情境的設置又把他們突然低落的情緒推向了更高潮:通過小組合作,利用課前收集的周邊地區的精彩圖片制訂五一出行方案,并采用圖片展示、文字說明和語言介紹等方式吸引更多同伴組團出行,贏得旅伴最多的團隊獲勝。這是一個源于生活并且所有學生都熱切關注的情境,而以競賽的形式開展這項活動讓學生競爭、展示的欲望更加強烈。
6.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創新精神
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通過適當的引導和幫助,為學生提供了自由開放的活動空間,讓學生在具體的任務中采用互相交流、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并隨著課堂教學的步步推進越來越享受到合作創新的成功和喜悅。在最后一個情境的實踐活動和作品展示中,每一位學生都充分展現了自己的技能特長和創新思想,并在這種和諧愉快的氣氛中與同伴共同發展,這也體現了新課程的創新理念。
另外,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簡潔而有感染力的課堂語言也使課堂的師生交流更令人愉悅,但在學生的實踐活動中可引導學生盡可能多地通過英語語言的交流進行,以達到完美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走進新課程》
作者單位:武進職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