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改以來,到底什么樣的課算是好課、課堂到底應該達到怎樣的教學目的,如何提高數學課的效能,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獲得最大受益,一直是老師們在教學中探索的主要問題。數學是訓練學生邏輯思維、啟迪學生智慧的一門重要學科。筆者從2005年開始探討“問題—變式—反思—體驗”教學模式,期望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啟發式和討論式,讓他們與數學學習特點有機結合起來。以下是個人淺見,不到之處希望各位行家批評指正。
一、激活課堂是激活生命
激活課堂是由三要素組成的:教師、教材和學生。激活課堂,首先要激活教師。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起主導作用,所以教師激活自己是激活課堂的關鍵。激活課堂還要激活教學內容。數學課的內容是嚴謹的,往往枯燥而缺乏趣味,要通過對內容的激活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問題—變式—反思—體驗”數學教學模式
1.“問題、變式、反思、體驗”界定
“問題”是學科內的概念性問題、方法性問題、課題性問題,也可以是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問題,是研究性學習作業單中的具體問題,這一問題可以是創設的“問題情境”,也可以是實質性的學科問題。這種教學環境除了物理意義上的存在外,還有心理意義上的存在。從物理意義上講,它具有客觀性,它可以是現實生產、生活材料,也可以是本學科的問題,還可以是其他學科的相關內容等。從心理意義上講,它充分反映了學生對學習的主觀愿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喚起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和追求,讓學生在學習中伴隨著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變式”教學是我國中等教育成功經驗的精髓之一,根據不同問題類型進行變化,不斷變更問題的情境或改變思維的角度,在保持事物的本質特征不變的情況之下,使事物的非本質屬性不斷遷移的變化方式。變式既是一種重要的思想方法,又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
“反思”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主要是所涉及問題逆向思考或發散性思考或深入地思考。杜威將反思描述為“對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識形式,根據支持它的基礎,進行的積極的、堅持不懈的和仔細的考慮”。
“體驗”環節更加強調學生的實踐性,主動性,探索性,合作性,讓學生在課堂上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體驗到探究的奧秘。
2.教學模式的界定
教學模式的研究是當代教學論中一個綜合性的課題,其核心是用系統、結構和功能等觀點研究教學過程的各種方式方法,考慮其理論的或實踐的基礎,從而形成一種系統化和多樣化相統一的教學模式體系。
三、“問題—變式—反思—體驗”數學教學模式研究內容
1.觀念問題:本課題必須著力解決教師教學觀念更新的問題,如何突出教的變式與學的主動性,強化學生的思維與實踐體驗,變靜態(不變)數學學習為動態(可變)數學學習。
2.理論問題:本課題如何突出創造性地應用現有的變式教學理論和反思性教學理論,不斷探索、總結、歸納、概括,形成適用于數學教學的有效的教學策略。
3.實踐問題:本課題倡導教師努力進行實踐,如何創造出符合實際的數學教學模式,怎樣從教學實踐中提出問題,通過4個環節的精心設計,再回到實踐中去,不斷總結,不斷完善。
新課程數學教學中,通過教學設計—教學實錄—教學反思這一過程進行案例研究,先后進行了“基本不等式的教學設計與反思”“方程的根與函數零點的教學設計與反思”“古典概型的教學設計與反思”,“隨機事件的概率的教學設計與反思”,“統計復習的教學設計與反思”“算法概念的教學設計與反思”等;并對“古典概型”“函數的奇偶性”“冪函數”等進行DV實錄。在教學中提出“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升華”的理念。
作者單位:鹽城市南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