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這無疑是在提醒我們導入新課是數學教學中極其重要的一環,也是一堂課成功的起點和關鍵。
教學沒有固定的形式,一堂課如何導入,也沒有固定的方法。數學課堂教學的導入會由于教育對象或教學內容不同而表現出顯著的不同。即使是同一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師也有不同的處理方法。下面介紹幾種適合初中數學教學并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數學游戲導入法
以游戲為載體,讓學生感受數學之奇,進而主動探索數學之奧秘是行之有效的導入方法。如在學習“一元一次方程”時,我特地安排了一個“猜年齡”的游戲作為導入。請學生把他的年齡乘以4,再減去7,然后叫他說出所得結果,依次“猜出”其年齡;倘若某學生所得的結果是45,我通過“心算”:解方程4x-7=45得x=13。即“猜出”這位學生的年齡是13歲。這個游戲對初一學生來說,在老師連續猜對幾個學生的年齡后,他們會認為老師實在是“高明”。正當他們對老師的“絕活”莫名其妙時,突然告訴他們,學了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后,你們也能迅速“猜出”別人的年齡。這樣一來,學生的好奇心被充分調動起來了,進一步探索其中奧妙的欲望油然而生。
二、錯例剖析導入法
錯例剖析導入法就是把學生在解題中暴露出來的錯誤用于導入,創設糾錯情境,引導學生分析產生錯誤的原因,尋找治“錯”良方,在知錯中改錯,在改錯中反思,從而自然過渡到新課的學習。
三、趣味故事導入法
在教學時可以給學生講一些與課的內容有關的趣味故事,這樣導入新課,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讓學生在急于釋疑的心態下積極投入學習。
在學習“二元一次方程組”時,可先給學生講這樣一個故事:唐朝有一個叫楊損的官員準備在兩名候選人中提升一名到較高的職位,但由于二者條件旗鼓相當,一時無法定下來。楊損出了一道數學題目,要他們當場計算。題目是這樣的:一個人在林中散步,無意中聽到幾個盜賊在商量怎樣分偷來的布匹。他們說,若每人分6匹,就會剩5匹;若每人分7匹,就會差8匹,問:共有幾個盜賊?布匹總數又是多少?其中一名候選人很快算出了答案:盜賊人數為13人,布匹總數為83匹,于是他得到了提升。此時,學生不光被故事吸引,更對故事中的問題解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你想知道怎樣快速解決這個問題嗎?這時,老師可以告訴學生,學了二元一次方程組,可以很容易解決這個問題,自然導入課題。
四、設置懸念導入法
設置懸念導入能抓住學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點,上課開始先給學生創設一些情境,設置懸念,誘導學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
當然,設置懸念要注意適度,不“懸”學生不思即解,達不到激發學習熱情的目的,太“懸”學生望而生畏,百思而不得其解,也不會收到好的效果。
五、生活情境導入法
利用生活情境巧設導入,也是新課程教學常用的方法。
新課標背景下,數學新課的導入應遵循哪些原則呢?
1.趣味性原則。導入要變抽象為客觀,變平淡為生動,變枯燥為有趣,以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寓趣味于導入之中,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科學性原則。導入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讓學生通過感性材料,從感知出發去認識、去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從而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有利于學生接受新知。
3.針對性原則。導入采用什么方式和類型,要服從于教學任務和目的,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導入,要做到有的放矢,增強導入的有效性。
4.簡潔性原則。導語的設計要短小精悍,一般兩三分鐘就要轉入正題,時間過長就會喧賓奪主,沖淡主題。
數學課堂的導入方法還有很多,但真正啟發學生思維的導入方法是將數學問題巧妙地融入到具體情境中,而具體情境又能涵蓋數學問題的實質,使學生能借助導入中的問題情境更好地解決數學問題。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盡量設計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導入新課,這樣做符合學生積極探索的心理需求,也是新課標理念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劉小文.引入數學游戲,使課堂充滿生機.中學數學研究.2005.(10)
2.洪雪芬.數學新課的導入探討.中學數學研究,2009(2)
作者單位:江蘇省東海縣安峰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