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試驗)》中認為,在英語教學中,應該緊緊圍繞課程的教學目標要求,注重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思維模式,鼓勵學生在學習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增加他們的知識和技能。由此可見,新課程英語教學注重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倡導在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多種學習方法,從而培養學生具有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審美價值觀。
一、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多元化的學習方法
《牛津初中英語》在教材的編排上注重了按照學生的學習認知規律來組織材料,倡導運用任務型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目標,感受成功。由此可見,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一方面,能夠激活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他們的學習情感體驗;另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在任務探究的過程中增長自身的英語知識和技能,促進他們多元化學習思維方法的生成。
對此,筆者以為,在新課程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鼓勵學生運用多元化的學習思維參與課堂教學。教師應該為學生的學習創設良好的環境,學生是真正的探究者,感悟者、體驗者。教師應把課堂這個展示才華的舞臺還給學生,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實踐活動為主線,鼓勵他們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合作探究。
例如,在每個單元的“Integrated skills”教學中,筆者就通過發揮學生學習主體作用來培養他們的多元化學習方法:1.學生自主閱讀文本教學內容,要求通過查閱“Wordlist”來解決自身在閱讀中存在的生詞問題;2.鼓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大膽質疑,并運用合作探究的形式進行解決疑難問題;3.要求學生能夠圍繞綜合技能的要求,通過聽、說、讀、寫等方式予以表達,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關注學習過程,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策略
新課程英語教學認為,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讓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得到發展和提高,還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養成自主學習和主動學習的習慣,以此來幫助學生提高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對此,筆者認為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審美價值觀,有助于促進學生正確的學習策略,有助于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所收獲,有所發展。這些學習策略主要表現在:1.目標生成策略,即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能夠圍繞教學目標要求,確立一定的生成學習目標,以此來增強他們的學習潛能;2.合作探究策略,即鼓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運用夏普組合作探究、同桌交流等方式盡心學習發展;3.語言思維學習策略,即鼓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根據語言發展的規律進行合理的思考探究;4.正確的評價策略,即鼓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正確地評價自身的學習情況,便于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及時調整學習策略。
例如,在7A Unit 5 Going shopping的“Reading A”教學過程中,筆者就通過運用上述的方法來培養學生的學習策略:1.學生自
主閱讀文章,并要求學生能夠用英語概括出文章的大概意思;2.布置思考題:①What’s the price of the cards?②Why don’t Amy buy the T-shirt?③What do Amy buy for her friend?3.要求學生能夠通過合作探究來完成題目。這樣的學習方法,不僅能夠激活學生的學習激情,還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優化教材資源,培養學生豐富的知識底蘊和文化內涵。新課程英語教學認為,優化教材資源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生發揮自身學習主動性的重要方法。對此,筆者認為,在英語教學中優化教材資源,一方面,能夠發揮教材的實用性和學習性的特點,便于學生更好學習;另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拓寬知識視野。
筆者以為,優化教材資源,培養學生豐富的知識底蘊和文化內涵,主要表現在:1.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激活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2.注重挖掘文本的內在知識結構體系,幫助學生形成一定的知識結構;3.注重跨文化教學,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思維和語言感知能力。
總之,在新課程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按照教學文本的要求,優化教學資源和思維模式,鼓勵學生嘗試和探索運用多元化的學習方式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從而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試驗)[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版
2.盧莉.初中英語任務型教學實驗研究[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2年第3期
3.王薔.21世紀義務教育階段外語課程改革的思考與意見[J].中小學外語教學.1999年第7、8期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響水縣響水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