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從事職中英語教學多年,深感英語教學不易。學生英語基礎普遍差,口語發音不準,詞匯量不足,會說的句子不多。按教學大綱,教材里要求學生掌握的詞匯、習慣用語還是比較多的。但是,根據新形勢要求,我們不能停留在單純的詞匯教學里,要加強其適用性教學,如口語交際、閱讀能力等等的教學。現在,我就結合我個人的教學經驗,談談職業中學英語閱讀的教學。
1.注重情景教學,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
學習興趣是學生有選擇地、愉快地力求接近或探索某些事物而進行學習的心理趨向。如果學生對外語學習感興趣,那么他就會積極地去思考所學的東西。我們可以先從課本入手,找到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東西。比如在講Unit 12《What a super cat 》一文時可用一張加菲貓的圖片,問學生對它了解多少,以激起學生們的求知欲。接著以電影《加菲貓》片段調起學生的胃口,引起學生興趣。然后根據學生的反應靈活引入課文。課文內容的靈活導入是閱讀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只要我們精心創設情境,就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的思維活躍,由此可以變被動閱讀為主動閱讀。
2.發揮以學生為中心的作用,讓學生盡情張揚自己的個性
英語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把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落實在教學過程中,避免單純傳授語言知識。提倡體驗、實踐、參與、交流和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感受成功,并逐步達到用語言進行交際的目的。而學生只有在活動中,才自始至終是自覺主動的語言實踐者。“以學生活動為中心”強調通過學生的自我發現去掌握知識,培養學生對知識本身的興趣與熱愛,使學生把語言的學習看作內在的需要,學生的角色從接受者轉變為分析者、探究者。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引導學生進行活動。(1)課前準備;(2)單人或雙人活動;(3)小組討論與復述;(4)小組辯論;(5)各小組進行交流并總結。經過前面三點準備之后,學生就可以分組進行小型辯論,自由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在課堂準備及討論和辯論的過程中,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觀點和角度,如此學生便可以在課堂上盡情發揮和張揚自己的個性。以Unit 13 Television:good or bad為例,教師讓同學們課前先預習課文,再讓他們和同學討論列出電視帶來的優點和缺點,不會用英文寫,可先用中文寫。然后在課堂上讓他們暢所欲言,表達自己對電視帶來的好處和壞處的看法。
3.圍繞課本,擴大學生的詞匯量和習語量
我們知道職中學生基礎不好,詞匯量嚴重不足。如不想方設法增加學生的詞匯量,閱讀能力的提高就成為空談。除了一些無規律的單詞鼓勵學生們強記外,其他單詞老師引導學生們先找規律,再記憶。如science-scientistart-artist 讓學生記住單詞的結尾,就是“家”的意思,如careful-carelessuseful-useless 是對應詞,它們是對反義詞,還要學生找規律,它們是以什么結尾的,分別代表什么意思。
4.加強對課文進行整體教學
閱讀教學應遵循整體教學原則,不應只對文中的詞匯、句型及語法結構等作簡單處理。教師可引導學生從文章的插圖、標題或段首句入手,并提出一兩個問題。學生帶著問題,速讀全篇,從整體上了解全文后,讓學生找出每段的主題句。然后讓學生說出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的自然段落可以分成幾個部分,用圖表或摘要等方式歸納出來,使文章脈絡一目了然。這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而且有助于學生日后寫作能力的提高,寫同體裁同類別的文章時他們知道該從哪幾方面入手。
5.注重課內外閱讀的結合
中學英語閱讀教學需要課內外結合,我們的學生一般都缺乏英美背景知識,這必須從抓課外閱讀著手,也可以把課外閱讀作的課堂閱讀的一種延伸。課外閱讀的材料分為精讀材料和泛讀材料。所謂精讀材料就是老師指定的材料,這些材料可以是有關英國、美國等講英語的國家的一些歷史、地理、風俗習慣等方面的知識。學英語應了解英美的一些概況,即相關的英語背景知識。所謂的泛讀材料是指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閱讀的材料。有些學生對體育感興趣,就可以通過閱讀體育報道來了解相關英語知識;對音樂感興趣的,通過欣賞英文歌,讀英文歌詞,可以涉獵到許多課堂上不曾接觸到的知識。通過課內外閱讀的相互結合,可以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發展他們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
總之,只要我們善于捕捉訓練的機會,多學習,多實踐,使我們的教學策略和方法不斷完善,學生的閱讀水平一定能夠再上一個新臺階,也有利于學生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及交際能力的提高。而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過程,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實現的,這還需要我們為人師者共同努力。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相信經過師生共同努力,學生的閱讀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作者單位:江蘇鹽城市鹽南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