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課堂上,教師根據教學需要向學生提出問題,或是學生解決疑惑向老師請教問題,再平常不過。國際上知名的教育學者布朗和愛德門德松兩人做過一個調查:在典型的中小學課堂上每小時可能會有100個左右的問題。美國的史蒂文斯對教師提問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差不多80%的課堂時間被用于提問與回答。可見,提問成為課堂上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學方式之一。可是,在這些問題中,有多少能讓學生因此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從而產生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呢?在小學英語課堂上想要提出最有效的問題,需要注意以下的事項:
一、提問前的兩個基本點
“問題”是你提出的內容和學生對內容理解之間架設的橋梁。所以,1.問題要相干。如果這個基本點考慮得不周到,你的“問題”將會成為你順利進行教學環節的絆腳石。2.問題要簡潔清楚。我們熟知兒童的知識面相對較窄,理解能力也相應較弱,所提問題的每個詞都應該是必要的;主體性要強,不能夾雜著令人容易誤解的其他成分。例如,我在新課導入“天氣”內容的教學時,在之前的備課中我準備實施問題導入,于是我產生了幾種提問方案:
a.It’s a fine day today , isn’t?(今天是個好天,不是嗎?)
b.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今天天氣怎么樣?)
c.Who can tell me anything about today’s weather?(誰能告訴我一些關于今天天氣方面的內容?)
哪一種提問比較適合呢?首先我假設自己是被提問者,讀到a句時,似乎給人產生一種暗示:天氣這么好,是否接下來有什么活動安排?這樣一來,學生的思維都被轉移到其他方面,對于我接下來的“天氣”的單詞教學沒有任何幫助。被問及c句時,內容太長,在口頭表達上明顯啰嗦,讓人理解費勁,從而削弱兒童學習的興趣與注意力。而b句簡單易懂,且是常用句型,一下子就讓學生關注到今天的教學任務。
二、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問
我們在課堂上看到最普遍的現象就是老師提問,學生回答。中國教學體制近年來在不斷改革和探索,提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學。筆者認為,我們可以充分實施以學生為主體的提問策略。放寬學生提問的范圍,給予充分發揮的時間,課前啟發學生并做好提問的準備工作,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問。這樣我們才能在課上真正讓學生有題可問,有感而發。不是在快要下課時匆匆問學生:你們還有什么問題?如此突然,學生一下子也想不出什么,作為教師當然也挖掘不出什么有價值的問題。
三、注意提問語音語調的準確性
英語是一種語調語言。英語朗讀時語調來自音調的變化,以降調和升調作為兩種基本語調。一般疑問句用升調,其他句式一般用降調。適當的語調變化能使幾乎任何句子變成問句。此外,當疑問句單獨使用時,用升調和降調有著不同的含義。例如,A: Helen has a new friend.B: Who?如果B用降調,A便會懂得,B想知道誰是Helen的朋友。而A的回答很可能是:Helen 的朋友是……然而,如果B用升調,A應懂得,B對誰有一位朋友不清楚。而A做出的回答應是:我說的是Helen。有些一般疑問句的句式讀作降調,是表示感嘆。如Hasn’t she grown!(句尾降調)這句話實則表示:她長得多快。作為英語教師,我們要準確運用正確的語音語調提問,并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發音習慣。
四、明確提問的多種用途
a.激發學生的興趣,吸引注意力。例如我在新授食物單詞時提問:“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你最喜歡的食物是什么?)兒童對食物感興趣的程度超乎大人們的想象,所以被問及此問題時,學生們紛紛舉手回答。接下來執教者可以很順利地引出食物的教學單詞,實施教學活動。b.回憶具體知識,復習鞏固舊知識。在復習已學過的單詞時我也提問道:“Who can spell the word ’supermarket’?”(誰來拼讀一下超市這個單詞?)兒童的表現欲較強,大家紛紛舉手踴躍回答。在教室課堂管理語言上,恰當地運用問題比直接命令在語氣上要婉轉。c.及時檢查問題,發現問題。在反饋學生的作業時,我通常把一些典型的錯誤拿到課堂上來提問。例如,“Look at the word, what’s missing ?(看這個詞,其中缺失了什么字母?)通過問題的形式讓學生共同探討,在回答的同時加強記憶。d.保持提問的隨機性,提高課堂效率。要讓學生始終有一種懸念,他們可能隨時被叫到,讓學生始終保持注意力和警覺性。值得注意的是:先提問題,然后點學生名字。讓學生有至少3秒鐘的時間準備,不至于給他們造成不必要的過度緊張。而且,提問后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過多或過少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和效果。e.利用問題,成為潛在的獎賞方式。對于任何學生,在大家面前成功地回答出一個問題,并且及時得到驗證和贊同,都是一種獎賞式的經歷。因此,每一個學生,不管他的能力或知識水平是否足以作出正確的回答,都應該經常有這種經歷。兒童尤其如此。對于一些在學習中較為自卑的學生經常提出簡單易懂的問題給他們,從而幫助他們獲得成功,重新樹立自信心。相反,對于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浮躁的學生,要時不時丟一些棘手的問題給他們,挫挫他們的銳氣,讓其明白“學無止盡”的道理。可見,問題也是種不錯的課堂管理手段之一。
五、小心提問的小細節
a.提問要有順序,由易到難。b.同一教學環節中的問題要連貫。層層相扣的問題能夠很好地啟發學生進行有效
的思維活動,增強課堂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c.提問要講究趣味性。在小學英語課堂上,我們要選用一些適合兒童的詞匯和內容進行提問,同時也要注意提問的語氣輕松活潑,吸引兒童去聆聽,去思考。d.提問要把握難度。不要經常提一些大部分孩子不能輕松回答的問題,否則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削減學生的學習興趣。
提問策略已經長期滲透于我們的實際教學中,因為大多數師生之間的交流都與各種形式的問題有關。如果在平時慎重運用好每一個問題的使用,那么會使得我們的教學更加周密,嚴謹。我相信,提問策略會給我們的小學英語教學帶來更為廣泛的幫助。
參考文獻:
1.英海爾德等著.《學習與認知發展》.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肯奈斯.T.漢森等著.《教育學導論》(第七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3.加里,D.鮑里其著.《有效教學方法》(第四版).江蘇教育出版社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城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