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在化學教學中,無論是化學概念、化學理論,還是元素化合物知識,都需要通過化學實驗創設各種情境提供化學事實和數據,化學的許多重大發現和研究成果都是通過實驗得到的。
關鍵詞:化學實驗教學 學習興趣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的誕生和發展,離不開化學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無論是化學概念、化學理論,還是元素化合物知識,都需要通過化學實驗創設各種情境提供化學事實和數據,教學就有了堅實的基礎,這就是化學學科教學的最大特點。化學實驗具有揭示事物的變化規律;幫助學生掌握化學知識;訓練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提高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解決化學實驗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意識的科學素養;對學生進行安全、環保、合作、節約等教育的功能。尤其是在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景,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和技能,啟迪學生的科學思維,訓練學生的科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價值觀,培養解決化學實驗問題的能力,對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具有其他活動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以趣味實驗開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一節化學課,我準備了幾個趣味實驗:“鮮花怒放”、“燒不壞的手帕”、“神奇的銅樹”、“魔棒點燈”……奇妙的變化引起了學生濃厚的興趣與積極的思索,為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埋下了伏筆。一堂好課要有好的開頭,“先聲奪人”才能使學生的注意力貫穿整堂課。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基礎設計情景、實驗。例如:講解“燃燒的條件”時,我以一個趣味實驗“燒不壞的手帕”開頭,學生的興趣很高,效果不錯,接著一系列的演示實驗使學生從中得出燃燒所需的條件。
二、強化演示實驗教學,讓學生積極參與
課堂演示實驗是配合講授、課堂討論的重要環節,好的實驗能使課堂氣氛生動活潑,學生學習興趣增強,注意力集中。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特別重視常規演示實驗,在每次的演示中保證做到:事先做好充分的準備;實驗要規范,保證讓全班同學看清、看懂;對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列寫在小黑板或紙上,演示完后讓學生解答,然后共同分析討論得出實驗結論,并將討論結果寫在課本演示實驗旁,同時提出1~2道課后實驗習題。這樣做的目的是使同學們注意觀察演示實驗,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使演示實驗不流于形式,改變按課本背實驗的不良做法。
三、營造課堂氣氛,為學生多創造動手參與的條件
教師應多為學生創造一個動手參與、動腦思考的課堂氣氛,盡可能地將一些演示實驗變為學生的小組實驗。還可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提出改進實驗的思路和方法,變被動為主動,充分調整、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對化學課的興趣。
例如,給初三學生講鐵的性質,做鐵釘生銹這個演示實驗時,可先讓學生自己找材料,每人在實驗前10天準備三支干凈的醫用針劑小藥瓶。按裝滿水、少量水、干燥三個不同條件各放入鐵釘一枚。讓學生每天觀察一次并做好記錄。等到講這部分內容時,讓學生帶來“成果”。教師講解與學生討論結合;直到得出正確結論,效果就比較好。這種措施,增加了學生參與的機會,促進了學生動手與動腦相結合。學生不但理解得既快又深刻,而且還能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避免了教師一人講解或演示,學生被動聽看的局面。
四、鼓勵學生大膽想象,指導學生想象實驗結果
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營造想象實驗情境,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大膽創造。如教學“分子”一節時,可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瓶香水在講臺上噴幾下,一會兒教室內便清香撲鼻。“這一現象如何解釋呢?”對尚未認識微觀世界,不知分子為何物的學生來說,確實不好自通。但教師只要鼓勵學生敢于大膽想象、大膽假設,并給予正確引導,學生從“粒子”和“粒子運動”的角度還是能作出解釋的。無疑,這會使學生的創造性想象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
某些實驗,特別是某些增補實驗,只要是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能進行推測想象的,乃至是學生利用現有智力能進行創造想象的,都可先由學生想象其結果,再由教師(或學生)進行實驗驗證;在有限的條件下,無法進行實驗驗證的,可由教師講解點評。實踐證明,這樣做的教學效果比直接由實驗得出結論的教學效果好得多。
教無定法,貴在有法,創設情境,設置懸念,培養學習興趣的教學是一門藝術。創設寬松、活躍的課堂氣氛,師生互動、加深師生的感情交流,讓學生主動思考和實驗探究,定能使學生對化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作者單位:湖北省漢川市楊水湖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