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基本是復習課的天下,如何才能上好高三語文的復習課,是許多教師探索不止的問題,本文謹就此問題作一些探討。
要上好高三語文復習課,首先必須把課前的功夫下足。
課前功夫即備課,任何一節課,沒有充分的備課,就無法上好一堂好課。但復習課的備課自有其特點:
一、知識的準確性
較之于其他類型的課,復習課對知識的準確性要求更高。高三的學生會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關注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如果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由于備課準確性不高而誤教知識點,那么學生即使想從頭腦中改正也未必改得了,因為第一印象給人的刺激往往是最深的。
二、知識的系統性
高三學生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將高中三年、甚至中學六年所學的知識形成系統,只有這樣,才能夠對付得了花樣百出的高考試題。語文學科跟其他學科一樣,知識前后聯系緊密,一個學科就好比一棵大樹,各部分就是大樹的分枝。任何事物都是有一定聯系的,用聯系的觀點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往往容易記憶,收到的效果也很好。尤其在處理練習時,更不可單純為做題而做題,應以題目為基礎,以一道題聯系眾多知識,由點到線,由線到面,利用“滾雪球”的方式,再建立一棵知識樹。
三、知識的前瞻性
所謂前瞻,就是在把握近幾年考試說明的要求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對學生作有偏重性的指導,考試說明是命題的依據,教師在備課中尤其需要仔細研讀,這樣可以節省很多的精力,例如江蘇省2007年考試說明明確規定,字音的考查以常見多音字為主,那么我們就可以集中有限的精力去復習常見多音字,而無需帶學生跳進浩如煙海的字音中了。另外,高三階段的學生對教師的依賴度和信任度都較其他的階段大大增加,教師有底,學生才能有底,教師的前瞻正是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重視知識點的學習,方向明確,學生的學習熱情才會更高。
要上好高三語文復習課,還必須把握好課堂這個陣地。
要做到這一點,課堂首先必須能夠吸引學生。高三的生活一定是繁忙的,但高三的生活不一定是枯燥的,即使是高三,語文也可以上得生動有趣。例如講字形,漢字是表意文字,每個漢字都有自己獨特的故事,那么復習字形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將漢字的故事穿插其中。當然,不必要每個字都帶一個故事,可以選擇有代表性的,用一個故事認識一個字,一個字串起一批字,這樣,散亂的字形復習課就可以系統而生動。
當然,復習課光生動肯定是遠遠不夠的,給學生正確系統的知識才是重點。這要求教師在生動的基礎上還必須具有開闊的思維,只有教師的思維鋪得開,學生的思維才能活躍起來。復習課上,一個題目絕對不能只是一個題目,教師必須能以這個題目為立足點,讓思維發散開去,舉一批例子讓學生自己認識到這個題目中蘊含的知識點,這樣,既開闊了學生做題的視野,又可以加深學生對某一知識點的理解。例如講病句中的表意重復,給一個病句:“科學的發展逼得反科學的人不得不戴上偽科學的面具來反對科學”,這個句子可能一開始學生找不出來它有什么毛病,那么教師可以舉類似病句:“不透明的暗箱操作”“不敢隨便茍同”“顯得相形見絀”“百姓生靈涂炭”“并非是說假話”等等。在如此高密度的訓練之下,學生一般都辨出表意重復這類病句。所以,教師上課時思維的開闊非常重要。
同時,課堂上還必須隨時留意學生的反應,及時調整授課內容和重點,做到有針對性地上課,盡可能地保證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得。
最后,要上好高三語文復習課,如果沒有課后鞏固,那么前面的功夫就全都白費。
語文復習爭不到學生太多的課余時間,那么課后鞏固如何落實?這就需要教師在細節上多花功夫了。除了書面作業之外,教室的板報,黑板上的勵志名言,每周的佳作欣賞,早讀課,課前五分鐘詩歌品評等都可以利用起來。總之,見縫插針,把所有能利用的地方全部利用起來。而這樣的復習方法也適用于知識點繁多的語文復習,讓學生即使在沒有語文課的時候也時時處在語文學習的氛圍中。
還有一個因素也影響著語文復習課的成敗,那就是學生對語文復習課的認識。不少學生,甚至不少教師認為,語文到高三已經基本定型,學與不學是一樣的。如果心存這樣的認識,那么復習課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語文老師要從兩方面入手幫助學生改變認識:一是言傳。一般情況下,有誤解的往往都是語文中等偏下的學生,有這樣的認識,一般是因為他們在語文學習方面碰到了困難而不得其解,繼而放棄努力,產生悲觀之念。對這樣的學生,就得向他們言傳,傳授學習方法,傳授他人的成功經驗,這樣學生才能戰勝困難,提高成績。二是身教。不是要教師自己親自示范給學生看如何學,而是積極地在所教班級中尋找或培養這方面的典型,讓活生生的就在身邊的例子教導學生正確認識高三語文復習的重要性。
教學是一門藝術,復習課更是如此,高三語文復習課教學必須以全新的教育理念為指導,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爭取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