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從能量的角度記憶吸、放熱
對于這個知識點,不少老師采用圖表幫助學生記憶。常見的有如下兩種:

實踐證明,這兩種圖不但達不到幫助記憶的效果,反而使學生記得更亂。本人在教學中試著采用如下圖形,借助聯想,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借助此圖,試著用如下方法引導。
1.由密度來定三態位置
通常情況下,ρ氣<ρ液<ρ固,所以我們將氣體置于最上方,固體置于最下方。
2.從能量守恒的角度來記憶各個物態變化過程中的吸、放熱情況
在此圖中,向上變化的三個過程都是吸熱的,而向下變化的三個過程都是放熱的。我們可以作這樣的聯想:當我們向高處去時,得克服重力做功,那就得從外界吸取能量。所以得吸熱(或者這樣想,我們爬樓時都會覺得累,那是消耗了很多體能,所以得補充能量,即吸熱)。而從高處下來的時候,和上升過程可看成是可逆的。一切都得恢復原狀,所以上升時吸收的能量就得放出來,即放熱。當我們作這樣的聯想來幫助記憶時,就可以很容易地記住各個物態變化過程中的吸、放熱情況了。
二、從空間大小的角度來記憶折射角與入射角的關系
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會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叫做光的折射。初中階段只學習了由空氣到另一介質或另一介質到空氣中的折射規律,即兩種介質中必有一種是空氣。我們現以空氣和水這兩種介質為例來學習如何記住折射角和入射角的關系。
光由空氣斜射入水中時:

這時折射角小與入射角,折身光線向法線靠攏。
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時:

這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線遠離法線。
這個規律看起來簡單,可由于它描述的相似性,時間久了大家很難記住哪個角大,哪個角小。怎么辦呢?
我們不防作這樣的聯想:空氣充斥于我們所生活的整個空間,它所處的區域遠大于其他透明介質(如水、玻璃等)。大家再觀察一下:發生折射時,空氣中的那條光線和法線的夾角(可能是入射角,也可能是折射角),總是比另外那種透明介質的光線和法線的夾角大。所以,我們可以作這樣的聯想,空氣占的空間大,空氣中的那條光線和法線的夾角也大。大家看,這樣是不是不容易忘記了?
三、從實用的角度來記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關于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大多數同學都覺得難以記住。它的規律如下表所示:

其中最難記的是u>2f和f
我相信大家都照過相片,看過電影。我們不妨回顧一下當時的場景。照相片時(照相機的鏡頭相當于凸透鏡,人相當于物體,人與鏡頭間距離為物距,底片相當于光屏,底片到鏡頭的距離為像距),人離鏡頭較遠(即u>2f),在底片上成的像很小,此時的物體顯然比像大,物距顯然比像距大。這不就當u>2f時在f 我們再來想想放電影:電影機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電影屏幕相當于光屏,電影膠片相當于物體。電影屏幕是不是離我們很遠(v>2f),電影膠片離鏡頭是不是很近(f2f處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嗎?大家看,像這樣聯想的話,這兩條規律還那么難記嗎?還會混淆嗎? 其實,初中階段的物理規律都很簡單,很容易理解和記憶。只要我們多思考,勤動腦,將它們和身邊的現實世界聯系在一起,就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它們,更牢固地記住它們了。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徐溜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