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情感是一種潛在的動機,對人的行為具有激勵、誘發和調節的重要功能。而小學生的個性心理還沒有成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響而搖擺不定,因此對小學生的情感教育是恒久不變的主題,需要每一位教師用心血與愛心的呵護,需要我們每一位教師的耐心與細心,需要我們每一位教師循循善誘的引導,使他們的情感得到升華。
關鍵詞:成長檔案 自我教育 錘煉情感
一、愛心去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戶
愛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教師對學生的愛更是一種把全部心靈和才智獻給孩子的真誠。我所任教的班級有一個學生學習大大滯后于其他同學,而且失去了學習的興趣。經了解,這是一個值得同情的孩子。父母到南方打工了。生活在爺爺奶奶的身邊,面對他,我知道他最需要的是什么,一種強烈的責任感讓我下定決心:心靈的創傷要用“心藥”醫治。平日里,我利用課余時間跟他談心,鼓勵他好好學習;天冷了,我提醒他加厚衣服;記得一個冬天,他的手上早早地就長滿了凍瘡,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我就織了一副新手套送給他,當我交給他時,這個學生眼淚汪汪地說:“老師,我會努力!”聽著他動情的話語,我的心被震撼了,我深切地感受到,一個老師只要以一顆真誠的愛心對待自己的學生,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后來這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高了起來,學習成績也突飛猛進。
要讓學生對教師有著一種特殊的信任和依賴情感,接受和承認教師的權威,作為教師除了有真愛的奉獻,還應在工作中注重身教,為人師表,以良好的形象率先示范,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激勵學生,以達到用人格塑造人格的理想教育境界。學生的成長不只是陽光、雨露、面包和開水就能完成的,他們需要一樣與植物和其他動物所不同的東西——這就是火熱而真誠的心。
二、用尊重塑造學生的人格
尊重學生最重要的是對學生寬容。俗話說,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當然更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學生。不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只要有人類存在,人的個體差異,個性差異與價值取向的多樣性就存在。所以作為教師對學生要寬容、豁達,教師要同情那些缺少天賦,在生理上有某些缺陷的或者成績差,或者犯了錯誤的學生,用同情心去喚醒兒童的上進心、自信心和自尊心,幫助他們清除自卑感,排除他們的煩惱和悲傷,用熱情和溫暖鼓勵學生充滿信心地學習和生活。
尊重學生最根本的是要平等對待每個學生。學生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我們就應該承認和尊重學生的差異,不能硬性地按照整齊劃一的標準來評價要求每個學生。這種差異要求教師創造適合不同學生健康成長的教育,而不是選擇適合教育的學生。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分層施教,幫助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取得發展,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水平,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歧視學生的現象,也才能讓優生“吃飽”,培養出更多有創新能力的尖子生,讓“優、中、差”都取得更大的進步。
作者單位:連云港市海州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