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算法與程序設計》是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的選修模塊,是高中信息技術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之一。本文從教學方法方面談了自己在《算法與程序設計》教學中的一些經驗體會。
關鍵詞:算法 程序設計 教學方法
課程標準指出:《算法與程序設計》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體驗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設計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從簡單問題出發,設計解決問題的算法,并能編制程序,實現算法解決問題。算法和程序設計教學一直存在“難教”和“難學”的問題,因為程序設計本身抽象、枯燥,邏輯思維性強。學生普遍認為程序設計充滿著神秘感,是高深莫測、遙不可及的,對其存在畏懼心理。因此教師應培養學生對學習《算法與程序設計》的信心,并激發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興趣。
一、游戲教學法
在講解算法的概念前,老師給同學們發送一個Flash益智游戲游戲——野人過河。游戲規則:3個傳教士和3個野人過河,船一次只能載兩個人,當岸的任何一邊野人數量多于傳教士時,野人將吃掉傳教士。如何過河?
學生玩過河游戲,有的學生順利過關,還有的學生失敗。老師請一位順利過關的同學演示過河的步驟,然后提問有沒有其他的方法,又有一位學生舉手。通過游戲,激發學習興趣,學生樂于參與,教師很自然地引出算法的概念——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學生樂于接受。
二、比喻教學法
《學論》中說:“君子之教,喻也。”比喻是語言藝術中的藝術,在算法與程序設計教學中,巧用比喻,妙用比喻,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例如在講解交換變量的值時運用比喻法,可以把抽象的道理具體化,枯燥的知識形象化,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已知a磁帶錄的是歌曲,b磁帶錄的是英語課文聽力,現在要交換兩盒磁帶中的內容。根據日常生活中的經驗,學生很自然想到借助于第三盒空白磁帶,交換步驟如下:將a磁帶復制到c磁帶(c←a )、將b磁帶復制到a磁帶(a←b)、將c磁帶復制到b磁帶(b←c)。在此基礎上,學生很容易編寫出交換兩個變量中數據的程序來。
三、“半成品加工”教學法
“半成品加工”是從工業半成品加工借用的詞匯。半成品,也可以理解為是對信息技術教學成果(成品)的一種技術“留白”,補充這些留白就是進行“再加工”。“半成品加工”,旨在為學生提供一些“待完成的教學模具作品”,提供一種真實的問題解決環境,是一種基于“問題解決”的教學方法,避免學生從頭開始制作的過程。
《用解析法解決問題》中繪制鉆石圖案的關鍵是求出圓周上各點的位置(坐標),繪制各點之間的線段。如何求出各點的位置呢?首先我們把繪制鉆石圖案這個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首先建立坐標系,坐標原點位于圖形的中心點上。在圓上平均取n個點,將圓平分為n份。學生利用數學的知識,能夠寫出各點的坐標。在此基礎上,向學生展示算法的偽代碼,提供給學生半成品的程序文件(代碼是不完整的),要求學生填空補全程序代碼,調試程序,完成鉆石圖案的繪制,此處就是運用了“半成品加工”教學法。
四、“問題式”教學法
“問題式”教學法是一種現代啟發式的教學方法,是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提出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大膽嘗試、學會質疑、學會探究的一種教學方法。在《用解析法解決問題》教學中,教師通過精心設計的若干問題,逐步啟發、步步深入、環環扣緊,引導學生質疑教材中繪制鉆石圖案的偽代碼,學生意識到了程序中出現的冗余循環,并且能夠很順利地修改程序,提高算法的效率。
參考文獻:
1.盛群力.《教學設計》.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李 藝.《信息技術教學研究與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王愛艷.《算法與程序設計教學之我見》.信息技術教育.2008.2
4.何克抗.《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的教學設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單位:江蘇省新海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