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作為基礎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因此,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塑造其健全人格,啟迪其創新思維,培養其實踐能力,促進其全面發展已成為數學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然而,本校數學教學現狀不盡如人意。重知識灌輸,輕過程體驗;重少數學生發展,輕全體學生提高。表演多于操作,學習多于領悟。“教師中心”現象較為普遍,學生被動參與,被動接受,思維刻板,興趣缺乏,主體性、能動性、創造性不能得到很好的發展,數學素養難以提升。這種教育觀念急需更新,教學方法必須改變。現在我就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煉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樹立他們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對一個人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質,它是一個人從事的事業能否成功的一個重要的前提。我們對于學生可從以下兩方面來建立學生的自信心。
1.向學生提供具有挑戰性的問題,使他們有機會經歷克服困難的活動。
2.讓他們在從事這些活動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或是解決了相關的問題,或是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有效思維,或是解決了部分問題,或是得到了對問題的進一步理解。
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愿望
常言道:“與其拉馬飲水,不如讓其感到口渴”。在數學中著重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愿望,培養學生的學習動力,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這是有效開展數學教學的基礎。新課程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例如:估估:講臺有多長?你還能用哪些方法說明課桌有多長?甲說;課桌有六枝鉛筆長。乙說:課桌有三個文具盒長。通過學生自己選擇測量工具和測量方式開展測量活動,真正投入到測量長度的過程中,體會統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這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發現能力和創造力的培養是有益的。
三、讓生活進入數學課堂
數學來源于生活。課堂上,選擇與學生的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知識,是學生最感興趣的,有了興趣,學生才會主動地探求知識,甚至會自主地用舊知識進行遷移。如在教學“折扣”時,我作了如下設計:“老師昨天進了一趟城,發現兩家服裝店賣了完全相同的商品,卻標著不同的打折方法。一家標著‘全場打八折優惠’而另一家標著‘七折大酬賓’。你們說老師應該上哪家去買呢?”課堂上頓時活躍起來,同學們各抒己見。這時,我立即問學生,“原來的標價是百分數應用題中的什么量?”有個學生立即回答“是百分數應用題中單位‘1’的量。”我馬上給予了肯定。這樣,使學生無形中意識到單位“1”的量的重要性,學生在學習有關“折扣”應用題就不會感到枯燥無味了。
四、及時鼓勵,運用語言的幽默,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學生的年齡特征決定了他們的興趣來得快,消失也快。注意力難以持久,興趣容易轉移。所以,在數學活動中,常采用一些表揚的詞語,對于思維活躍,表現出色的學生及時做出合理的評價,肯定和表揚;對于差生,則有意識地創造條件,制造機會,讓他們在課堂上答問、練習等,學習活動中成功的機率就會大大增加。這樣,使他們經常從中享受到成功的快樂,激發學習數學興趣。
總之,要提高數學質量,教師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愛學、樂學、會學。
作者單位:四川省劍閣縣香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