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學生思想、心理特征上都有以往同齡人所不同的特點。他們大量接受外界社會信息,難免是精華、糟粕俱心。作為我們教師來說,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不能急于求成,而應注意教育效果。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不要急于處罰學生,要好好想一想是什么促使他犯這種或那種過失的。”為了有效地做好學生思想轉化工作,我認為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多留些時間讓學生陳述、爭辯和思考。一般來說應該注意在下列幾個方面多給學生一些時間。
一、多給學生一些解釋的時間
無論學生犯了什么錯誤,教師都應讓他講話,絕不能堵學生的嘴。我認為師生所受的教育不同,認識能力也不一樣,對于某個錯誤的認識,教師已洞察昭然,學生尚朦朧昏然。犯了錯誤的學生如果一見教師就遭訓斥,很容易產生逆反心理,釀成抗教情緒,有時會出現“隨你批,聽你罵,大小錯誤不認賬”的現象。這樣,他們的錯誤思想或行為非但得不到及時糾正,反而會給教師帶來教育上的負效應。為了避免負效應的產生,我對犯了錯誤的學生,堅持不堵嘴,不塞言,盡量做到開啟言路,引發講話。
二、多給學生一些申辯的時間
從常情說,學生跟教師回嘴頂牛常會引起教師的不滿。而教育實踐證明,給點時間讓學生回回嘴,頂頂牛,多少有點益處,至少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頂撞的“力點”,有利于教師了解事情的各個側面,體察學生“委屈”的真情,從而揣摩學生的錯誤思想,透視學生的個性特點,也有利于教師對教育方法的反思和改進等等。我在工作中,盡量給時間讓學生申辯,從中捕捉有關信息,然后先冷處理些日子,再找他辯,一次不成兩次,兩次不成三次,直至學生能夠認識客觀事實,服從道理說明為止,有效地促進了這類學生的思想轉化。
三、多給學生一些反思的時間
有些學生,特別是現代的初中生,由于自我意識較強,對教師的教育常常是貌恭而心不服,堅持自己的錯誤觀
點。對于這樣的學生,應該多給一點時間,讓他們反思。在反思中,跟他們談心,溝通情感,增加共識。通過一段時間,他們是能夠認識問題,服從真理的。認識是有一個過程的,一個正確的認識需要多次反復才能完成。思想工作過于急促,結果是“欲速則不達”。
以前我班有位智商很高的男生,加入了一個校外小團體組織。我知道后,從各個側面了解情況,做思想工作,讓他考慮是否能退出這一組織。遺憾的是他并沒有答應。于是我設法避開這一敏感話題,有意識地發展他的愛好,派他到專訓班去學籃球,代表班級參賽。我讓同學們選他當副班長,讓他知道同學、老師對他還是信任的。休息天我有意識地邀請幾位同學到家作客(當然他是主客)。
漸漸師生之間談話投機了,他也很樂意來我家玩,學習有了樂趣,成績直線上升,與“哥兒們”會面的機會自然少了。不久以后,他的“哥兒們”因盜竊、打群架進了少教所,他備受震驚,主動找我表示今后與他們斷絕往來,要奮發學習,用優良的成績報答老師的一片真情。后來,他考上了大學,成了國家的有用之才。
在思想教育中,注意多給一些時間。讓學生講話,允許學生爭辯,留給學生反思時間,等待學生自我實踐,這既符合人們的認識規律,也體現靈魂塑造工程的特點。多給學生一些時間,有利于學生的思想轉化和飛躍,是思想教育工作的必需。
作者單位:湖北省老河口市張集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