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學改革逐步深入的今天,人們都在努力探求各種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而運用教育機智,及時抓住教學中一些生成資源來為教學服務,以激活學生思維,讓課堂綻放光彩,已經引起了越來越多教師的重視,成為教師們非常關注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作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就如何激活學生思維方面做了比較深刻的闡述。
關鍵詞:激活思維 互動 情境 補白 延伸
一、在互動中激活思維
交流互動是教學過程的本質特征。在教學口語交際《小學生多看電視好,還是少看電視好》時,針對班級學生實際情況,將學生分成兩組,組織學生開展辯論會。正方(贊同多看電視一方)同學認為看電視“可以學到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緊張的學習之余可以緩解心情”“可以開闊眼界”等等。而反方(不贊成多看電視的一方)同學認為看電視會“影響學習”“會影響視力”“會影響睡眠”等等。正、反方唇槍舌劍辯論很激烈。作為老師的靜靜傾聽,尋找突破口,同學們各抒己見后,我及時加以引領,從而使學生明白:要適時、適量、有選擇的看電視。
二、在情境中激活思維
教學《司馬遷發憤寫史記》一課,通過學習,學生體會到了司馬遷是一個正直、勇敢、仗義執言、敢說真話等的史官。當理解他受了酷刑,決定忍辱負重寫《史記》時說的一句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時,先讓學生說說是怎樣理解的,然后創設情境——聯系生活或以前學過的課文,說說哪些人的死重于泰山?霎時,學生思維被激活了,智慧之門被開啟了:任長霞、殷秀梅、肖邦、哈爾威船長、《灰椋鳥》的作者徐秀娟……一個個英雄的名字從學生的口中傳出,一個個高大的形象隨著孩子們的發言浮現在師生的眼前。
三、在“補白”中激活思維
在課文教學中,適當的補白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發揮學生的想象。如教《灰椋鳥》一課,在第4自然段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在充分的朗讀感悟的基礎上,展開充分的想象,進行補白,“后到的鳥與先回來的鳥互相應和,他們會說些什么呢?”同學各抒己見,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大膽的想象,盡管有的學生發言看似幼稚好笑,但他們的思維一時間被激活是可貴的。
四、在延伸中激活思維
好的結尾像一朵升騰而起的火花,照亮了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具有耐人尋味、余音繞梁、課斷而思不斷的作用。如在教學《半截蠟燭》一課時,我在文章的結尾處,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絕密情報終于沒有暴露,情報站沒有遭到破壞,他們一家也得救了。同學們,是誰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報站,挽救了一家人?”生:(脫口而出):“是小女兒杰奎琳。”我接著問:“有不同意見嗎?”(學生沉思)很短暫,有學生說:“還有杰克?!痹谶@種情況下,我不失時機地說:“同學們,要說服對方,就必須擁有充分的根據。根據在哪里?”學生思維被激活,馬上到課文中找相關語句來證明,有理有據。我為學生豎大拇指——大家前后聯系起來思考,非常好。
作者單位:連云港市海州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