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注重學生讀題能力訓練,提高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力;注重學生質疑能力的激發,提高學生對問題的思維能力;注重學生探索問題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實踐探究的能力;注重學生學習反思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效率等方面對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技能培養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學習技能 讀題能力 質疑能力 反思能力
當前,高中數學教育長期受應試教育和高考改革影響,教師形成了“注重知識灌輸講授,輕學生學習技能培養”的不良現象,忽視體現學生學習主體性,缺乏師生之間互動過程。隨著新課程理念在學科教學中的廣泛滲透,如何轉變傳統教學方法,培養學習技能,提升教學效率已經成為學校和教師要有效解決的重要課題。普通高中新課程數學標準中明確提出:“豐富學生學習方式、改進學生學習方法,是高中數學課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應只限于對概念、結論和技能的記憶、模仿和接受,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閱讀自學等都應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轉變學生學習方式,使學生能夠自主學習、積極探究、密切合作,就必須轉變舊理念,建立新理念,注重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實現學習效率的提升。筆者根據教學實踐,認為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進行教學。
一、注重學生讀題能力訓練,提高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力
眾所周知,學生進行學習知識、問題解答,第一步驟就是通過閱讀來了解問題的要求和探尋題目中蘊含的條件關系。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會學習首先要學會閱讀”,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很多高中學生在數學學習時不注重閱讀能力的養成,在審題時不能準確把握題目關鍵,導致學習效果的下降。因此,教師要將提升學生閱讀能力作為提高學生理解能力的重要條件來抓,培養閱讀自學的良好習慣。教師可以提出要解決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相關內容,并嘗試讓學生獨立思考、完成作業,進而對課本進行質疑。教師在學生閱讀問題,進行解答過程中要做好點撥、修正的指導角色。
二、注重學生質疑能力的激發,提高學生對問題的思維能力
鼓勵學生質疑、培養學生敢于提問,是培養學生學會學習,提升思維靈活性的重要途徑。教學中要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誘導學生大膽提出問題和見解,鼓勵學生大膽思考、探索,要善待學生提出的每個問題,放手讓學生去爭論,獲得問題的正確答案,教師要對提出問題的學生給予及時的積極評價。如在“橢圓”的教學中,學生開始主張用“c/a”作為“離心率”來刻畫橢圓的扁平程度,并說出了自己的看法。這時,我并沒有急于將課本中的內容強加給學生,而是讓他們去領悟。學生在學習了整個“圓錐曲線”后,深刻認識了定義離心率的真正內含。
三、注重學生探索問題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實踐探究的能力
教師要創設利于學生探究的問題情境,把教材內容進行再創造,轉化成利于學生探究的素材,讓學生能動地掌握知識與技能,領悟探究的方法和思想。比如,在對數函數內容的教學時,我根據教學重點難點是“對數的運算法則”的實際,設計了讓學生進行探究的學習活動,讓學生組成學習小組開展學習活動,學生經過探究討論,匯報了探究情況和結果。教學實踐表明,學生通過計算、觀察、歸納對數的運算性質,體驗了數學發現、創造的歷程,認知結構得到了發展,身心和品質得到養成。同時,在《新課標》中還強調教師要“倡導積極主動、勇于探索的學習方式”,要求高中數學教師“教學應力求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及其他學科的聯系,促進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形成和發展,提高實踐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挖掘豐富的生活化數學資源,引導學生從數學角度思考、提出、構造問題,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將探究性學習觸角延伸到課外,發展學生創造力、培養學生應用意識。
四、注重學生學習反思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效率
《新課標》指出:“反思與建構等思維過程是數學思維能力的具體體現,有助于學生對客觀事物中蘊涵的數學模式進行思考和做出判斷。”荷蘭著名數學家弗賴登塔爾也明確指出,“反思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核心和動力”。由此可見,教師和學生在進行反思時,可以對問題的理解更加深刻,思維過程更加優化,問題本質更加清晰揭示,知識間練習更加系統,對學生知識的同化和遷移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因此,教師要創造學生進行反思的時間,進行恰當的評價,認真思考學習知識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方向,奠定開展學習活動的堅實基礎。在引導學生反思時,教師可以建立學生學習檔案,定期公布學生學習情況,組織學生進行聽課反思和解題反思,查找不足之處,提升學生聽講效果和解題能力,教會學生記數學周記,認真總結學習得失,扎實提高學生反思能力,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東縣岔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