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教育教學中的師生活動提供了強大的技術幫助,發揮了演示實驗作用,突破了常規實驗儀器的局限性,是離不開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的。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就要求把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與學融為一體,改進傳統的教學模式,提高教育、教學的效果、效率與效益。
關鍵詞:信息技術 課程整合 教學模式
一、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標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在新時代——信息時代和新環境——信息技術環境下進行教育改革、促進教育發展的切入點。通過這個切入點的研究和實踐要達成的目標是多方面的。
1.改變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傳統的教學結構以教師為中心,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整合,建立新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型教學模式。教師應用“學教并重”的教學設計,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并且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2.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自我生存能力、實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最終實現面向時代發展的創新人才的培養。
(1)培養學生獲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識和能力,使他們具有在信息化社會中學習、發展和生存的信息素養。
(2)培養學生掌握利用信息技術的學習方式,學會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對自己的學習活動進行設計、實施和評價,自覺地以不斷地學習促進自身的發展和提高。
(3)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為核心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4)培養學生與人交往和合作的精神和能力。
(5)培養學生具有獨立性格、超群心理、開放意識、必勝信念、主人公姿態等高尚品格。
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中存在的問題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研究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等單科的教學中,而沒有全面深入到各個學科中,綜合地考慮多學科的交叉。
2.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課程的過程中,不管信息技術環境是否能對該教學提供有利的支持,都要采用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為了使用技術而使用技術的現象非常普遍,并沒有把信息技術作為整個教學中的有機組成部分,信息技術在教學中并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3.在整合課程過程中,計算機作為一種教學工具是“中性的”,可以用它來強化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也可以用來引導學生的探索學習,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而目前的教學中信息技術主要是用做演示工具,成為了黑板的替代品。這樣雖然節省了板書的時間,但不一定能達到好的教學效果。
4.對信息技術整合課的整個教學的評價也僅僅局限于其是否使用了信息技術,而不是考慮信息技術的使用是否切合實際。對學生的評價主要側重于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略了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和學生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習技能的要求、認知心理特點和個性心理特征。如學習興趣與動機等各方面的影響。忽視了信息技術對學習不僅有積極促進作用而且也有消極的影響的一面。
三、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在不斷實踐中把握與運用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在教育信息化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事物,我們需要在不斷實踐中把握與運用。
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過程中,利用信息技術的特性幫助學生實現協作式學習,允許學生自己決定需要什么信息,需要用什么方法來解決問題,教師只是作為指導者、促進者給學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加強信息化環境下的教育教學研究,及時跟蹤現代教育技術發展方向。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在學科教學中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
隨著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發展,將信息技術引進教育領域將給學生、教師、學校帶來一個新的教學模式和新的契機,但同時應看到,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我們去研究、探索,我們確信,信息技術在和學科教學的整合中將大有作為。
參考文獻:
1.何克抗.縱論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2.何克抗.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深化學科改革的根本途徑
作者單位:遼寧省阜新市彭武縣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