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學生為本,以培養學生能力為本是數學課堂教學的精髓。因此,作為數學教師如何設計課堂教學至關重要。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學生現有知識水平、學生的興趣和教材內容進行課堂教學設計。
關鍵詞:高中數學 課堂教學 教學設計
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新課程理念特別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因此課堂教學設計必須“以學生的學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以學生的思維為本”。本文從問題情境、教學目標、教學方法與手段等方面探討數學課堂教學的設計。
一、問題情境的設計
用建構主義的觀點來看,一節課的效果如何應當首先關注學生學得如何。因為知識是不能傳遞的,教師傳遞的只是信息,知識必須通過學生的主動建構才能獲得。因此,設計課堂教學情境是十分必要的。這里設計的關鍵在于科學、藝術地處理教材內容,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教師根據教材特點,選擇內容,編成問題,把問題作為教學過程的出發點,以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迫切要求下學習。
當然,除創設問題情境外,教學中還可創設新異、懸念、幽默、議論等各種教學情境,良好的情境可以使教學內容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使學生把學習活動變成自己精神的需要,成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
二、教學目標的設計
數學教學目標設計是教學設計中一個最基本的要素。數學教學目標是數學教學活動預期達到的目的,是學生通過學習以后預期產生的行為變化,它表現為對學生學習成果及終結行為的具體明確的描述。
一般認為,設計數學課堂教學教學目標的步驟為:(1)學習數學課程標準;(2)明確單元教學目標;(3)明確本課時教學的具體內容的要求;(4)了解學生的基礎學習特點;(5)按照內容(數學事實、數學概念、數學原理、數學問題解決、數學思想方法、數學技能、數學認知態度)和水平(了解、理解、掌握和靈活運用等)分類確定教學目標。其中數學事實、數學概念、數學原理、數學技能屬于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目標領域,數學問題解決、數學思想方法屬于過程與方法目標領域,數學認知策略既有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也有過程與方法,態度屬于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領域。
三、教學方法與手段的設計
教學方法是在教學過程中為達到教學目標采用的教師和學生影響的活動方式和手段。教學方法的設計和選擇除必須為教學目標內容所規定,為學生以有認知結構和認知水平所制約外,還受教師自身的個性特點、教學環境和技術手段等因素的影響。
一般來說,對不同性質的教學內容和不同的目標要求應設計不同的方法。例如,當學生學習的內容屬起始內容,有沒有必要的知識基礎,教學的目標要求主要是理解和掌握這些新知識,多宜采用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如高一學生學習集合時,教師通過提供充分的直觀背景材料,對集合概念做出描述的說明,再配一些練習讓學生熟悉;然后結合具體的例子講解集合元素的確定性、互異性、無序性以及集合的表示方法。相同性質的教學內容,也會有因目標要求、學生水平、教師自身特點等設計選用不同的方法。
可以說,數學課堂教學設計是科學和藝術的高度統一和完美結合。根據數學教與學的基本規律,編制合理而明確的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和方法,建立一定的策略體系,合理安排教學活動,努力實現課堂教學的最優化。科學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基礎,創新則是科學發展的永恒主題。因此,數學教師要不斷的探索數學課堂教學的設計的科學性,同時我們要不斷地創新,追求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的完美境界。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2003
2.中學教學參考(高中).2004.9
3.中學教學參考(高中).2005.6
作者單位:湖南省安化縣第十二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