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化學新課程力求做到:讓學生學有趣、有用的化學,讓學生能學得來,能學得好,幫助學生提高科學素養,適應現代社會的要求。通過開展化學課外活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把化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等。所以,教師精心設計并指導學生開展化學課外活動,這是進一步完善素質教育必須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化學教學 課外活動 聯系實際 能力培養
學生首先接觸的是生活世界而不是科學世界,學生生活在生活世界之中,而不是生活在科學世界之中,課程只有面向生活世界,才能真正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生活方式,提升他們的生活質量。由此,化學課主要是讓學生明白化學是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并教會學生把化學知識應用于生活生產中。這就要求教師教會學生學會應用化學知識及技能,從而有效地解決現實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因此,作為化學教師一定要精心設計并指導學生開展化學課外活動,并力求提高活動的質量是當前進一步完善素質教育必須認真研究的課題。面對這一情況,我就此談談化學課外活動在教學中所起到的作用。
一、開展化學課外活動,有助于體現化學就在我們身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法國教育家盧梭說:“兒童絕不會喜歡練習那些使他們受苦的工具,假使把這些工具改變成愉快的事件,你將不能使他離開他們了。”也就是說,如果學生有了興趣,那么自然就形成了一個輕松快樂的教學環境。在化學教學中,時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才能喜歡這門學科。如生活中最熟悉的水,在我們的教材中篇幅較少,學生怎樣才能真正意義上了解水呢?這時我及時調動學生查閱水的相關資料,并開展對當地的水污染的調查活動。通過活動,學生才真正明白水的重要性,我們為什么要愛護水資源,懂得了怎樣愛護水資源,當然也體會到了化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開展化學課外活動,有助于體會化學與生活緊密相連,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化學這門有趣的科學,通過學習可以了解繽紛多彩的世界,認識事物的變化規律,了解人類社會發展的前景。利用好則利于社會的發展,若不利用好則會把好的變成壞的。這就要求我們有嚴謹的科學態度去掌握其變化規律,變壞為好、變廢為寶。在學習到酸的化學性質時我設計一個“胃酸過多”的模擬實驗。實驗中,用稀鹽酸代替胃酸過多的病人的胃液,加入紫色石蕊試液后溶液變紅了,然后裝入四只試管中,向四只試管中分別加入過量的氧化鎂、胃舒平(主要成分為氫氧化鎂)、純堿(碳酸鈉)及石灰石(主要成分為碳酸鈣),觀察現象。學生實驗后,通過激烈的討論獲得了許多結論。如:有學生總結出了酸的通性;有學生說可以用酸來除去水垢,因為水垢的主要成分為碳酸鈣和氫氧化鎂;有學生得到碳酸鹽與酸反應會產生氣體;還有學生理解了“過量”二字而驚呼藥不能多吃,多吃會適得其反等。整個活動氣氛十分活躍。這樣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還了解了我們要正確地、合理地、嚴謹地把化學知識應用于生產、生活中。
三、開展化學課外活動,有助于拓展學生充分發揮創造性思維的空間,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只有重視實驗才能很好地掌握這門科學。要提高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只有通過學生自己的思維活動來實現,教師不能代替學生的思維。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到學生的思維發展,把化學的規律、方法、技巧等與實驗結合,來啟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因此,在平常的教學中我以啟發式的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如學到氣體溶解度時,我提供一些儀器和試劑,并告訴學生CO2溶于水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讓學生設計實驗來證明氣體溶解度隨溫度和壓強的變化規律。有的學生設計用裝有CO2的氣球系在裝有紫色石蕊的水的試管口,通過加熱和冷卻觀察到顏色的變化而探究出氣體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規律;有的學生設計利用注射器來改變壓強的變化探究出氣體溶解度隨壓強的變化規律。這樣在教師的啟發點撥下,讓學生自己探索和研究事物的本質,從而拓展了學生的思維,也培養了學生的實驗能力。
總之,開展化學課外活動,除了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能力外,還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凝聚力,有助于提高化學教學質量,有助于保障教育的發展等諸多好處。因此,重視化學課外活動是每個化學教師不可忽視的責任,也是素質教育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
參考文獻:
1.王云生.新課程化學教與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9
2.關文信.新課程理念與初中課堂教學行動策略[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3.5
作者單位:云南省昭通市鹽津縣落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