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上的興趣是指對客觀事物產生的一種積極的傾向。它能推動人們去探索新的知識,發展新的能力。興趣是求知的起點,是思維培養和能力提高的內在動力。正因興趣在課堂上,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多年來,我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一直非常注重激發和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現在,我就在數學課堂上,如何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這一方面,談談自已膚淺的認識。
一、“感”中生“趣”
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有接觸數學信心的愿望。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認識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這是決定教學成敗的關鍵。每到新學年開學,第一節數學課,我常常不上新課知識,而是以許許多多的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的活生生的例子,來激發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
今年,我任教八年級數學。第一節數學課,我不帶課本進教室,同學們都用異樣的眼光看著我,并小聲議論著老師不帶課本上課怎么上課等等問題。待學生平靜之后,我表明今天不上新課但要考考大家的想法,大家才恍然大悟。接著,我提出一個問題:強大的臺風使得校園的一根旗桿在離地面9米處折斷倒下,旗桿頂部落在離旗桿底部12米處,旗桿折斷之前有多高?大家一陣議論后,還是百思不得其解,之后我明確,這道題可以用我們這個學期所要學的“勾股定理”來解決,得出折斷前旗桿高度為27米。學生課堂反應很強烈,然后再通過多個與生活有關的例子,闡明學習數學重要性,進而激發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奇”中激“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好奇心是與生俱來的,是學習的內部動力,強烈的好奇心會激起學生對某種事物或某件事的極大興趣。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利用學生的好奇心,以奇特的教學方式,引起學生有意注意,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望。
例如,我在教學七年級數學下冊第一章“整式的加減(二)”的時候,以多媒體課件出示問題如下:

出示問題后,老師可以引導:我們來做上面的數字游戲,請同學們取滿足條件的一個三位數,按圖示所給定的程序運算,結果還是1089嗎?學生進行多次試換幾個數,其結果都是1089。學生因此感到奇怪,這時,我們老師要充分利用此時學生的好奇心和興奮點,引出“整式的加減(二)”的相關內容,這樣一來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思”中探“趣”
孔子說過:“疑慮、思之始,學之始”。以富有挑戰性、探究性且處于學生認知結構的最近發展區的問題為素材,可創設認知沖突型教學情境,使學生處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憤”、“悱”狀態,引起認知沖突,從而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和學習動機。
例如,我在教學九年級上冊第六章頻率與概率中“池塘里有多少條魚”這一章節時,設置這樣一個問題情境:王老漢為了與客戶簽訂購銷合同,對自己魚塘中的魚的總重量進行估計。第一次撈出100條,稱得重量為184千克,并將每條魚作記號放入水中;當它們完全混合于魚群后,又撈出200條,稱得重量為416千克,且帶有記號的魚有20條。王老漢的魚塘估計有幾條魚?共重多少呢?老師拋出與現實生活有關的問題,引發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四、“做”中悟“趣”
心理學家認為“智慧出于手指尖上”。恰到好處地使用各種形象直觀教具,能加速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深化和鞏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學八年級上冊第六章“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的證明”時,讓學生親身進行下面的實驗操作:在紙上任意作一個三角形把它按照課本圖例剪開,然后把三個內角拼在一起,使三個頂點重合成一點,相鄰的兩個內角的一邊重合。問:這三個內角和等于多少度?由此引入三角形內角和定理,通過觀察、啟發,探明證題思路,分析輔助線的作法。
又如,在教學九年級下冊第三章中“圓和圓的位置關系”的時候,我要求學生動手剪兩個圓,自己擺一擺、動一動,教師輔之引導,學生很快就發現了兩個圓之間有五種位置關系,分別是外離、外切、相交、內切、內含。
通過這些實際操作,觀察現象,學生很快地就理解和掌握了新知識,而且也記得牢。通過演示,使枯燥的、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而富有趣味了,這樣一來,就能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現了“愉快教育”的教學理念。
五、“成”中喚“趣”
幸福和快樂、信心與勇氣都來自成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獲得學習的成功,都能夠體驗到成功的幸福和快樂,就可以使他們對數學產生愿意學、想去學、樂意學。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創造獲取成功的機會,盡可能地挖掘他們的點滴進步,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俗話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心理學家也指出:人最本質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肯定。因此可以說,學生在學習中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希望老師發現自己的優點并得到激勵與肯定。鑒于此,在教學中,我們應多給學生一些成功的體驗:如在課堂上,根據不同難度的問題,提問不同程度的學生,讓他們能準確地回答每一個問題,會做每一道題。對學生的評價中多一些鼓勵,多一份喝彩,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體驗學習的成就感,從而增強學生對學習數學的信心。
總之,新奇的課堂設計,生動的教學語言,直觀的教學用具,巧妙的數學解法,有趣的實踐活動,無不牽動著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生的求和欲望。學生的求知欲望一旦被激發,就如同拿著一把“萬能鑰匙”,將會打開無窮無盡的知識寶藏,這樣我們教學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單位: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坂面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