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英語教學認為,教師是課程教學的主導,是學生知識ideas引導者和促進者。正是這樣的教學要求,筆者以為,新課程英語教學中的師生關系應該在突破傳統被動和壓抑的關系下,按照學生學習發展和認知規律的要求,建立一種民主的、平等的、和諧的師生關系,以滿足課堂教學的要求。這種師生關系的建立,能夠起到關注學生學習情感,幫助學生營造更為自由、輕松的學習氛圍,以滿足他們學習發展的需要。
一、深入學生學習過程,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
新課程英語教學認為,關注學生的英語學習過程和方法,一方面,能夠培養學生正確的英語學習策略,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能夠更好地緩解課堂教學中師生的緊張關系,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激情和興趣。
對此,教師應該深入學生的學習過程之中,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提高他們的學習技能。教師在深入學生學習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方面:1.鼓勵學生在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的基礎上,進行理解感悟,將學生知識的內化過程轉為動態生成過程;2.運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探究,培養學生的質疑學習習慣;3.參與學生的學習過程之中,鼓勵學生運用多樣化的學習思維方法來解決問題,從而培養他們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4.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養成良好的學習目標意識和學習習慣,為他們接受新鮮知識奠定基礎。
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語》7A Unit 5 Going shopping的教學中,筆者就按照英語教學的交際要求,深入到學生的學習過程之中,幫助學生獲取更豐富的知識和技能。這些過程主要有:1.要求學生閱讀文本,并能夠運用英語進行概括文章的大意,要求學生予以表達;2.要求學生就下列的思考題目進行探究:①If you are the shopkeeper,how to help Amy buy the stickers? ②Why Amy can not buy the CD? ③How much are these present?3.教師與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記憶文章內容,教師可扮演shopkeeper,學生可扮演Amy;4.教師就學生會的問題探究和學習表演情況予以綜合性評價。這樣,一方面,能夠有效地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便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另一方面,能夠讓學生的學習激情得到激發,滿足他們學習發展的心理需要。
二、創設語言實踐活動,做學生學習的組織者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也是學生獲取知識探究知識的組織者。這樣的角色作用,一方面,要求教師能夠為學
生的英語學習提供更為寬松的學習環境氛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另一方面,通過合理的組織來增強學習的情感體驗,增加他們的知識技能。
教師可借助文本內容,創設語言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學習實踐活動的過程中獲取知識,增長技能。這些語言實踐活動主要體現在:1.改編文本內容的呈現方式,可通過小品、對話、故事等形式予以表現;2.在學生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實踐活動,以激活他們學習的主體性作用;3.允許學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思維方式,讓學習實踐活動成為他們展示才華的平臺。
三、注重學生學習情感,做學生發展的知心朋友
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發育特點告訴我們:學生需要一定的自由空間,更需要得到別人的尊重和認可。正是這樣的心理,筆者以為,注重學生學習情感,做學生發展的知心朋友,一方面,能夠更好地掌握學生學習發展的思想動態;另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養成積極樂觀的學習心理,滿足他們學習發展的需要。
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學習情感,做學生發展的知心朋友,主要體現在:1.能夠培養學生健康的學習心理,促進他們知識和技能的生成發展;2.讓學生能夠有一定的表達方式,提高他們學習的自信心;3.充分體現學生的生命價值和尊嚴。
例如,在7A Unit1 This is me!的教學中,筆者就通過讓學生自行交流的方式來增強他們的語言交流情感,要求學生在運用Good morning !Hi, I am...等基本句型的基礎上進行表達交流。這樣,不僅有助于同學之間的交流,還能夠讓教師更為清楚地知道學生的學習狀況,以便調整教學方法。
綜上所言,新課程初中英語教學,教師應該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通過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思維模式來激活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師生和諧的關系成為學生獲取知識和技能的重要推動力,促進他們學科綜合素養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M],2001年7月版
2.鄧李梅,曹中保.試析傳統師生關系中的弊端與主流[J].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第1期
3.趙芬梅.用心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J].素質教育論壇.2007第3期
作者單位:姜堰市橋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