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現行教育體制下,提倡的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并不是追求分數,而是提倡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如德、智、體、美、勞等。針對這樣的教育趨勢,以及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就此談談怎樣在現階段培養學生的音樂素質。
關鍵詞:發散思維 綜合素質 情感教學 音樂素質
素質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的奠基工程,怎樣實施素質教育,音樂教學才能為培養大批跨世紀的開拓性和創造性的建沒人才而作出貢獻呢?本文主要從三方面談音樂素質的培養。
一、激發學習興趣,培養發散思維
強烈的學習興趣,是巨大的動力,興趣使學生去思考研究他所喜愛的學科。在教學中,運用直接興趣,把枯燥的樂理知識用有趣的方法形象地傳給學生,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力、思維力的發展。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創造一種舒暢自然的學習氣氛和良好的學習環境,耐心地啟發、誘導,使每個學生都高興學、喜歡學,從而全身心地投人到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實踐活勸中,讓學生產生“我要學”的強烈愿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注意了解學生個性和特長,因材施教,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特長,激發大家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二、培養音樂修養,開發智能素質
音樂教育是左右腦平衡發展,對開發右腦,發展人的形象思維,提高人的智能素質有著勿庸置疑的重要作用。因此,音樂教育有利于發展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是智力良好發展的基礎。在音樂教育中,特別是器樂演奏時,手、腦、眼、耳互相協調和配合,能提高大腦反應能力和耳手的靈敏度,在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基礎上,提高學生理解力、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創造力。演奏時手指動作越復雜,越靈活,越嫻熟,對大腦神經系統越有聯系和得到鍛煉,使大腦靈敏、聰慧。同時,訓練學生“音樂的耳朵”,能聽懂音樂,感受音樂的美,開闊學生的視野,能獲得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三、情感教學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先導,是靈魂
情感教學是啟迪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又一優勢。音樂是情感藝術,情感藝術是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礎。教學中的情感陶冶是通過學生復雜的情感體驗實現的,而音樂對人的情感陶冶是一種潛移默化的過程。一節音樂課,利用飽含熱愛祖國和熱愛家鄉情感的歌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的教育,以情感人,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的情操,從而激起學生的愛國之情,報國之志。通過《在希望的田野上》《誰不說俺家鄉好》等歌曲的教學,不僅使學生能以甜美親切的聲音和飽滿的感情來演唱這些歌曲,而且使他們從這些優美的旋律中,體會到共產黨領導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與家鄉的可愛。使學生在音樂美的愉悅和陶冶過程中真正在心靈中播下藝術的種子,喚起學生感情的共鳴,受到熏陶、感染,使學生情感得到升華。
總之,中學的音樂教育不是可有可無,而是刻不容緩。現代教育越來越需要生動活潑,生氣勃勃,充滿創造性和娛樂性的教育形式。越來越需要將音樂教育引入德、智、體、美、勞諸育之中,來完成對中學生人格的塑造美。重視中學音樂教育,是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得到充分、自由全面發展的關鍵,是實現教育現代化,培養跨世紀建設人才的關鍵。
作者單位:遂寧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