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是一種相對固定的行為模式,它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學習習慣是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實現某種自動化的需要。教育就是培養習慣。好的習慣靠有意識地一次次地自覺練習而鞏固,壞的學習習慣可以在無意識地機械重復中養成。學習習慣對于學習影響很大,因此班主任要重視這方面的工作。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應從下面幾方面考慮。
一、培養學生課前主動預習的良好習慣
預習是學生在課前對教材的自學過程。通過預習,能大概了解教材的基本內容,重點難點,找出不懂或需要理解的問題,能帶著問題聽課,提高聽課效率,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理解知識等多種自學能力。
二、培養學生上課認真聽課的良好習慣
聽課是學生獲取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技能的主要途徑,是學習的中心環節,抓住四十五分鐘時間是學好功課,提高成績的關鍵。
三、培養學生課后及時復習的良好習慣
要復習當天所學的課程,將課本與課堂筆記結合復習,深化理解,領會實質,掌握重點,克服難點,把知識條理化。
四、培養學生自覺獨立完成作業的良好習慣
作業是學生課后復習,檢查學習效果,消化所學知識,掌握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培養嚴謹、規范的學風的重要手段。不僅要做好課內作業,也要做好課外作業,做到今日事今日畢。
五、培養學生養成階段性反思小結的學習習慣
小結是學生在一定階段內對自己的學習進行系統總結,通過小結,能更加全面、系統、深刻、牢固地掌握所學知識。
小結要有條理、有系統、要全面。可以用提綱、表格或圖象等形式整理出知識體系,從而易于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六、培養學生學會合理有效地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科學合理地安排學習時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習效率。
科學利用時間,分清主次,合理安排,建立正常的學習生活秩序,有規律地學習。如及時復習,費時少、效果好,各個科目分主次交叉學習。
七、培養學生勞逸結合注意休息的良好習慣
學習是一種極其繁重的腦力活動。如果學習無節制,不講究科學用腦,會損傷大腦機能,引起記憶力衰退,學習效率降低。
要適時休息。休息能解除神經細胞的疲勞,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性。課間充分休息和適當活動,保證睡眠時間,一般說中學生睡眠每天不少于9小時。
八、培養學生發揚優點糾正錯誤的良好習慣
在學習和生活中,表揚鼓勵良好的學習習慣,批評糾正不良的習慣,加強對學習差的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使正氣上升。
九、培養學生處理好各方面關系的良好習慣
要教育學生處理好各方面的關系。如如何和同學相處,如何和異性同學相處,如何和自己性格不合的同學相處等。如何尊敬老師和家長。學會感恩和懂得回報,自覺地在學習全過程中培養良好的與人相處和溝通的習慣。使各方面的力量形成有利于學習的好的條件。只有社會、學校、家長、老師共同一致,心系學生,反復實踐,才能培養好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總之,行為養成習慣,習慣造就性格,性格決定命運。良好的習慣對人生的意義太重要了。習慣是一種能量的儲蓄,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人,要比那種沒有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人以及養成不良學習習慣的人具有較大的潛在能量。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人更容易成才。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漁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