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擔任初中班主任工作,對初中生的性格、心理相對比較了解。在這樣一個年齡及心理發展的特定階段,決定了他們特殊的性格。學生進入初中后,便同時進入了人生的青春期,他們面臨著人格再造的“第二次誕生”,錯綜交織的矛盾和激烈振蕩的內心世界,使他們產生了諸多不同于以往的顯著特點。特別是近年來網絡信息傳媒的介入,使得他們的性格發展更為復雜多變。我的許多同事都感到做班主任工作,特別是初中階段的班主任工作令人身心疲憊,學生思想工作不易開展,教育學生難有成效。以上所羅列的種種現象非常普遍,究其原因,學生本人固然有一定的責任,但老師的責任更大。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我認為要從三個方面著手,即班主任思想上要與學生平等;班主任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要人人平等。
一、班主任思想上要與學生平等
此前,有一種比較流行的提法,說的是班主任與學生的關系,即“平等中的首席”。我認為,我們初中階段的班主任在思想上要與學生保持平等,一定要放掉“首席”的想法,就把自己當作一名初中學生。翻翻自己初中時期的日記,想想自己上初中時的感受與需要,由己推彼,體會現在的初中學生需要什么?只有了解并理解了他們的需要,我們的班主任工作才會有的放矢,少走彎路,不做無用功。當然,我們對待學生的需要要加以區別。積極的需要我們要肯定、要支持、要創造條件去滿足,幫助他們去實現。對于一些較為消極的需要,我們要引導、要疏通、要轉移、要轉移到積極的符合班級整體利益的需要中去,要讓他們心悅誠服地轉移,主動地融入集體,自主地去感受快樂。因此,所有這些,班主任必須要在思想上和學生保持高度的平等才能獲得。可見,解決班主任觀念至關重要。
二、班主任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
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就是要求班主任要把自己班里的每一位學生都當作自己的知心朋友去對待。學生千差萬別,性格各異,智力水平發展不平衡,對待有差別的學生用同一種方式,搞一刀切,其實質就是對學生的極不負責任,是對學生極不平等。我認為,班主任要實現對學生真正平等,就要區別學生不同的需要,宜引導的就引導,宜鼓勵的就鼓勵,宜鞭策的就鞭策。用不同的方法教育學生、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特長,并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用自己的特長來增強自信心、自豪感,進而實現自己的價值,體驗成功。
三、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要人人平等
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就是要引導本班學生,實現既定的目標,把全體學生打造成有組織、有凝聚力的集合體,即班集體。這是班級管理的最高目標。為把一個班級的學生群體打造成班集體,班主任要做長期深入細致、辛勤的工作。但基礎和前提是要求每一位學生都要有主人翁的責任感,人人積極主動地參與班級管理,要培養優良的班風,形成正確的集體輿論,不允許任何人凌駕于班集體之上,在班集體內要人人平等。
總之,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上要想獲得成功,必須堅持平等原則。這種平等不僅僅是約定在紙上完美的各種制度、公約。而是從思想上、行動上處處要遵循的原則。
作者單位:江蘇省邳州市港上中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