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制圖》是建筑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是研究閱讀和繪制建筑圖樣原理和方法的一門課程。本課程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繪圖、讀圖的能力,并通過這些方面的練習與實踐,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為此,筆者就制圖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發表一些淺見,以供讀者參考。
一、怎樣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1.培養學生對物體空間形象的觀察力
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是培養學生空間想象力首先要解決的問題。觀察力是一種善于深入、正確地認知事物特點的能力,這里所要求的觀察力就是將物體空間形象抽象成由點、線、面組成的能力。這就要求對點、線、面的投影性質以及基本形體的結構特征有正確的理解,熟記它們的命名,做到由名稱就可以聯想起它們的表象。在培養學生觀察力時,可充分運用多媒體制作三維模型,或利用實物模型,然后讓學生根據三維模型或立體圖作出其三視圖;或由教者先畫出形體的三視圖,再由學生據此作出形體的直觀圖,即三維圖形。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到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有指導地讓學生深入實際接觸客觀事物,在實踐中掌握觀察事物的方法。
(1)觀察基本形體,了解構成基本形體的點、線、面及其性質;
(2)觀察組合體,目的是了解組合體的形成規律;
(3)觀察建筑物圖,讓學生學會看圖,了解建筑物的構造組成,樹立起空間概念。
2.培養學生對物體空間形象和投影形象的記憶
(1)要使學生有目的識記目標。在教學過程中,要反復強調記憶物體形象的重要性,并逐個階段提出需要識記的具體目標;
(2)對投影形象和物體空間形象的識記要強調在理解的基礎上加以進行;
(3)要在教學過程中有計劃地安排學生識記物體空間形象的訓練。
3.加強直觀性教學
直觀性教學對于學過立體幾何,沒有實踐經驗的職高學生來說顯得尤為重要,利用模型、實物等輔助性手段加以教學,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建立起空間概念,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易于理解、掌握所學知識。如在講授切割型組合體投影時,教者可用泡沫塑料自制有關教學模型,將組合體切割形成的過程在課堂上演示出來,這樣邊演示邊講解其視圖的畫法,可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此外,在課余時間,教者應指導學生制作教材、習題集中有關形體的立體模型,利用橡皮泥、蘿卜、土豆、水果等作為自制教具模型的原材料,使學生在自主參與學習制作模型的過程中,充分應用已學習過的知識,結合實際,發揮想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二、怎樣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在建筑制圖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僅具備空間想象能力還不夠,在畫圖、讀圖時,還必須具備良好的形象思維能力。形象思維是建筑制圖教學必須的基礎思維,它雖然是建立在豐富的形象感知的基礎上,但更依賴于對形體或視圖的科學分析。因此,教師要重點教會學生用科學分析方法和正確思維方式,以此提高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例如在學習組合體投影這章內容時,讀組合體視圖是教學中的重點,也是難點。分析組合體視圖離不開兩種分析方法,即形體分析法和線面分析法。那么教師應如何引導學生正確采用這兩種方法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呢?
1.讓學生深刻領會形體分析法和線面分析法的含義
形體分析法是根據視圖的特點,基本形體的投影特征,把物體分解成若干個簡單的形體,分析出組成形式后,再將它們組合起來,構成一個完整的組合體。在采用形體分析法分析問題時,應注重形體的分與合。
線面分析法是指運用點、線、面的投景規律劃分線框、對投影,通過對形體中各個表面的形狀,相對投影面的位置及表面與表面間相對位置的分析,看懂視圖。在采用線面分析法分析問題時,要充分運用點、線面的知識,抓住視圖中的斜線位置,充分運用面的投影的相似性原理。
2.要求學生根據物體的形狀,選擇正確的思維方式
組合體形狀千差萬別,但按其組合形狀來分不外乎三種:即疊加類、切割類和綜合類。因此,在確定思維方式時要依據物體形狀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式。
(1)疊加類形體,先按線框分塊,想象出每一塊的形狀,判斷出它們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最后綜合起來,想象出整個形體的形狀。
(2)切割類形體,首先應搞清楚基本形體是什么,經過幾個過程切割,最后再想象出整體形狀。
(3)對于綜合類形體則把以上兩種思維方法綜合運用,先搞清楚形體由哪幾個部分疊加,然后再思考如何切割,逐步分析,最后想出形體的形狀。
總之,在《建筑制圖》課的教學過程中,教者要著重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教者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重視思維過程的展示,積極引導學生思維,使更多學生積極參與思維活動。
當然,在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且還要積極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進而激發其思維的創造性,為學生學好制圖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鹽城市鹽南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