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高中信息技術會考制度的不斷完善,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在整個高中教學環節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信息技術教師應該怎樣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成為當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重點問題。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 教師 課堂教學 教學方法
二十一世紀是信息化社會,隨著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深化,信息技術教育成為了教育的熱點。加之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從2001年新學期開始,國家教委決定所有的高中必須將信息技術課列為必修課。為了切實檢驗高中學生的信息技術的掌握程度,高中信息技術會考制度也在不斷完善中,這就促使了高中的教師將信息技術課的重點放在了應付會考上,為會考而教,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重視程度也僅限于通過會考。多練習、多操作、多記憶成為了高中信息技術課的全部內容。學生根本沒有意識到信息技術的學習實用性,曲解了學習信息技術課的意義。本文將就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真正地實現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的意義。
一、教師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信息技術課堂上的教師僅僅憑一支粉筆,一張嘴,是無法完成課堂教學的。新課改對教師的角色要求的轉換,信息技術課的多元性、廣泛性要求信息技術課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起引導、組織的作用。
信息技術課的教師的重點任務是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獲得知識,引導學生在問題情境的解決過程中進行創造性的學習。教師在課堂中要綜合利用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分析、探究、解決問題,形成學生自己獲取、選擇、加工、再生信息的能力。教師可利用任務驅動等教學方法創設多個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尋求他們之間的關系,在教師的指導下發現問題,并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疑難問題做適當的講解,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當然這對教師的要求是很高的,要求教師在課前要充分了解搜集相關課時的資料信息,教師要不斷接受新知識,更新知識,跟得上信息潮流的理念,具備操作現代教育教學媒體的能力,能夠運用建構主義理論將多個復雜的情境設計進行有效、合理的整合,便于課堂上清晰地展示給學生,有效實現課堂教師引導組織的作用。
二、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優化教學過程
如在Word文檔中插入動態三維圖片。很明顯,枯燥的講解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可通過多媒體展示一張制作精美的Word文檔,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適時的提出“如何才能達到這樣的制作效果?”激起學生的興趣,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有興趣、有目的的吸收知識,教師鼓勵學生自行動手操作,開發思維,想想還能做出什么樣的效果圖,怎么做?教師還可利用多媒體將部分優秀,或具有代表性錯誤的作品展示出來,作為教學的材料,供師生共同評價。這樣既讓學生開拓了眼界,也能幫助一些學生解決疑難問題,提高了教學效率??芍^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
三、抓住學生特點,精心選擇教學方法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學生之間個體差異問題,由于種種原因,學生在知識基礎、學習興趣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傳統的“一刀切”的教學方法已經不適應學生的發展,而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采用因材施教,分層教學的教學方法。所謂分層教學,即將學生分為A、B層。對同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教師講解完后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要求不一樣。如講解在文檔中插入圖片,對B層的學生則需要知道如何插入圖片,及簡單的操作過程,而對A層的學生則要求他們在此基礎上,能夠發散思維,創造性地進行操作,制作出更加精美的文檔。關于作業布置,根據學生水平的差異,B層的學生完成教學同步作業,而A層學生布置拓展性題目,供其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學習從多角度完成同一題目,甚至會根據現有題目學會自我提升。這樣所有的學生都能在課堂中學到知識,都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除此之外,任務驅動法也是當前信息技術教學方法的潮流。任務驅動法避免了傳統的教師一味的灌輸模式,而是根據高中學生的心理特點,結合信息技術課的特殊性,采用多個問題情境的創設,引導學生逐步分析、探究、解決問題。如在PowerPoint中如何實現幻燈片的轉換及不同的畫面效果。首先教師可展示由多個幻燈片組成的課件,讓學生在驚喜之余提出問題:它們之間是怎么變換的?每個換面切換的聲音形態怎么會不一樣的?能不能再多點音樂?等等。教師只需引導幫助學生解決每一個問題,繼而整個教學任務就呈現眼前了,一個完成的教學鏈形成了,學生在欣賞、探索中輕松地就能掌握本課的教學內容。
簡而言之,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應該有一個全新的面貌。教師應該積極主動地研究新理念,探索新方法,走出傳統的教學誤區,提高課堂效率,真正把信息技術課變成學生學習發展的平臺,把信息技術內化為學生的信息素養,引導學生順應時代潮流,走在信息社會的最前沿。
參考文獻:
1.溫梅,馬國光.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對教師的影響[J].教育情報參考,2005,(9):53-54
2.梁櫻花,張靖葦.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整合模式的探討[J].中國電化教育,2001,(9):24-25
作者單位:阜寧縣東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