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是審美的藝術,是人類通過特定的音響結構表現情感與交流的重要形式,有其獨特的藝術語言和藝術魅力。因此,我認為音樂課堂語言不容忽視。
一、音樂語言
音樂語言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有一定指向性的點綴性音樂,其中包括音樂課中的師生問好、起立坐下、鼓勵、過渡、情緒渲染等。音樂課中絕不能缺少音樂,音樂語言應貫穿于整堂音樂課,使學生沉醉于音樂氣氛之中。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感受和欣賞音樂,從中受到教育。對于音樂課中的過渡,說上一段很長的過渡語,倒不如彈一段過渡性的音樂,既能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又能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及優勢。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我們要充分利用音樂語言體現音樂的審美性與音樂性,這樣,才能更好地表現出音樂獨有的藝術魅力。
二、口頭語言
(一)教師語言應為標準的普通話
音樂課上,音樂語言不能指示或表達時就采用課堂語言,即普通話。尤其是音樂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能講一口標準流利的普通話。因為,教師字正腔圓的發音,能準確詮釋歌曲和樂曲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使學生既加深了對教學內容的印象,又烘托了音樂藝術的美,使學生終身受益。
(二)教師語言組織有序
一堂成功的音樂課,從激發學生的興趣,到帶領學生遨游于音樂的海洋,教師的語言應該組織有序、環環緊扣音樂,邏輯性強、引人入勝,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眼球。如果語言組織語無倫次、內容東拉西扯,像這樣的音樂課堂教學,將破壞音樂作品本身的完整性,削弱藝術魅力。因此,這就需要教師認真細致地鉆研教材,在課前就做好精心的準備工作。特別是在備課時就要有組織課堂語言的準備,并選擇最好的表達方式。例如:平時我在備課時,把課堂上所講的每一句都進行仔細、認真地揣摩,使每一句話都達到精練、概括的效果,組織課堂教學時,盡量以概括性的語言、精煉的詞匯引導學生。
(三)教師語言應生動、富有感染力、表現力
我們知道,音樂本身具有極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因此,教師的課堂語言也相應地要生動形象、精辟凝練。課堂之中應以語激情、以情動情、以情感人、以情激思、讓學生情不自禁地參與教學中,和諧自然地表現音樂,真正地融入音樂作品中,這樣既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又達到美育的教育目的。
一位老教師這樣向我講過:年齡較小的學生理解問題比較困難,所以這需要我們在上課過程中,語言要生動、形象、兒童化、事例貼切實際、趣味化,這樣他們才會喜歡你!
例如:教學歌曲《渴望春天》一課時,教師可以邊放映春天美景的圖片,邊動情地朗誦:“春天,萬物蘇醒,布谷鳥往來穿梭,空中充滿了它們的繁音;無數嫩綠的新芽像針尖似的探出頭來,仿佛張著小嘴在那里呼吸,在陽光下閃閃發亮;楊柳穿上了綠衣,在春風中擺動著柔和的枝條;紫羅蘭在小河旁悄悄的開放,興高采烈地向人們報告春天來臨的喜訊……”這時,你會發現:學生個個翹首凝視,贊美之情不約而同地油然而生!這樣,自然就把學生帶到一個美好春光的情景之中。
(四)語速、語調、節奏
一首好的音樂作品,少不了旋律、節奏、力度、速度的完美結合,同樣,語言表達的思想感情,創設的情景,烘托的藝術氛圍很大程度要依靠語速、語調、節奏來表現。當然,不同的音樂就需要相應的語速、語調和節奏。在課堂中教師要讓其隨教學內容的變化而變化,恰到好處地表達教學意圖,創設音樂氛圍,使教學意圖與音樂的氛圍相互交融,渾然一體。例如:在學唱英國歌曲《可愛的家》,為了讓學生深深地感受到遠離家鄉的人們對家鄉的熱愛、思念之情時,我采用了較慢的語速,低緩而激動情緒去朗讀歌詞時,從學生中的眼神中看到了思念、惆悵、急切,從而使課堂的氣氛產生了極好的效果。因此,教師抑揚頓挫、感情充沛、變化有效的語言,能讓學生把握住音樂的脈搏,從而全身心的感受音樂所帶來的無窮魅力。
三、形體語言
在教學的實踐中,我深切地體會到肢體語言是音樂教學必不可少的輔助手段。如肢體動作、豐富的眼神等。
(一)肢體動作語言
音樂課上教師的肢體動作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唱一首歌或欣賞一部作品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用一些手勢或身體的動作來傳達作品的情感,以便學生更直觀更深刻地理解作品。例如,在欣賞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時,教師用幾個簡單的蒙古舞的動作,就能使學生很快走進歡快活潑的情境之中,并準確掌握蒙古舞的熱點動作,從而幫助學生更深層的理解歌曲。
(二)傳情的眼神語言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神,是教師與學生交流的手段之一,也是教師應該掌握的一項本領。專一的眼神,表明教師對學生的重視;熱情的眼神能給人以鼓勵;鎮定的眼神,則讓人產生信心。在組織教學、控制課堂氣氛方面,眼神更有其重要作用,學生集中精力的時間短,走神、歌唱跑調等不利于課堂的因素往往會破壞課堂氣氛,甚至會影響到其他的同學,而一個恰到好處的眼神就能提醒學生,又能保持學生的愉快心情,因此,一個恰到好處的眼神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音樂速度有快慢之分,音樂力度有強弱之分,音樂的情緒有優美抒情與憤怒和悲傷,因為有了這些,音樂才富有魅力。我們的課堂語言也是如此,所以,音樂教師在研究教學的同時,還要在教學語言上多下點工夫。只有具備了這些素質,才能切實讓學生感受美,才能更有吸引力,也才能更好地培育學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作者單位:山東省鄒平縣魏橋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