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摘要:為了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必須投入到教育改革的實踐中來,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而樹立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觀念,采用新的教育模式、新的教育方法,在英語活動課中,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使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創新思維也得到鍛煉、發展。
關鍵詞:活動課 民主 創新思維
英語教學面臨的問題是對于新課程不能得心應手,教師不改革教學方法,而是信奉拼時間、抓測試,多練習為機械背誦,教師滿堂灌。學生學得被動吃力,課堂缺乏情趣和凝聚力,這就造成“費時多、收效差”的局面。所以,盡快擺脫傳統外語教學單向、平面化的教學模式,是我們英語教師責無旁貸的責任。
一、營造創造性氛圍,培養自主意識
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和環境對學習者的精神面貌、學習動機、自我形象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因為,教學過程不單純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同時也是師生雙方感情和思想的交流。所以,開展英語活動課,以達到創造性思維教學,首先需要營造一種有利于激發學生創新精神的民主、和諧、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它要求教師要努力做到:
1.尊重學生,培養自信
新的教學理念強調教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尊重學生的個性感情和綜合素質能力,實行課堂教學結構的開放,進行平等的雙向交流,注重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對課堂的創新活動采取積極的態度,產生強烈的參與需求,樹立責任心,創造一種有利于創造性思維培養的課堂學習氣氛。在中學英語課堂上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勇氣是頗具深遠意義的。
2.改進課堂,激發興趣
針對高一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充分發掘“以趣激學”的因素。我所做的第一件事是在教學開始前了解每個學生的實際水平。在教學初期,我讓他們參加了一次中等水平的考試。結合入學成績,我便從整體上把握了全班學生的水平,對于每個學生的水平也就有了一個準確的了解。了解了這些情況后,我在教學計劃的制定上就有了把握,并且能采取適合大多數學生的教學方式與方法。采取多種直觀形象的,如幻燈、圖片、音樂、會話、游戲等,輔之以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啟示,以吸引學生,增加興趣。
3.發展個性,培養人格
學生是由各個不同的個體組成的,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個性。英語活動課由于有各種各樣的組織形式,可以滿足不同個性的學生的需要。如較內向的學生在歌曲演唱、書法競賽活動中就能得到發揮,而活潑好動的學生則能在小品表演、游戲等活動中發揮特長。
二、加強思維訓練,增強創造能力
為了激發學生學英語的興趣,我組織班里的英語學習積極分子創設了英語角。我提供給他們適合不同學生水平的學習材料,比如英文小故事、詩、諺語和謎語,以及語法和翻譯練習,讓他們把這些材料張貼在教室后墻上或寫在黑板上,課后,許多學生被吸引到學習角來自覺的進行有趣的練習。在這種生動活潑的練習形式中,學生們不但鞏固了學過的知識,拓展了知識面,而且還豐富了自己的課余生活。
三、結合創新思維,提高聽說讀寫能力
把培養創新思維能力融進聽、說、讀、寫活動是一個既自然又有用的方法。聽是接受性活動,但同樣可以培養創造性。例如,聽了一篇短文,要求學生把聽到的內容用對話形式表達出來。說是培養創造性語言表達能力極好的活動形式。教師通過創設一定的情境來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例如:You are in a boat on a lake. You and your friends are going fishing. You fall into the lake, but you can?蒺t swim.What are you going to do?又如:Do you like riding in a fast or slow car? Why? Or suppose you will have a week?鄄long holiday,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etc.這些都對學生用英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邏輯思維和聚合思維的能力提出了挑戰。在閱讀中,分析文章的主題、段落大意、人物性格、主人翁的優秀品質等等,可以培養觀察力、想象力以及分析、綜合和抽象等思維方式。寫是各種創新思維能力的綜合表現。
四、課堂活動任務化,培養新思維
課堂活動的任務化是英語教學培養創造性思維的具體手段。有了任務,學生的思維、直覺和想象就會遵循一定的方向展開,心智活動就會少阻滯,多流暢,就會在較少的時間內表達較多的思想,造成詞語、觀念和聯想的流暢。有了任務,語言學習就能從知識的講解和規則的理解,發展到意義的表達和能力的培養。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交際情景的創設和學生的積極參與,使學生創新地運用語言規則進行新思維,表達新概念。所以,很多任務型活動,如在學完身體各部位的單詞后,讓學生描述自己;學習數字后,讓學生做接龍游戲;在積累了一定詞匯后,組織學生進行演講訓練等。都能培養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特性,逐步達到創新思維對活動數量、速度和質量所需的要求。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生來學校里,不僅是為了取得一份知識的行囊,更主要是為了變得更聰明。”我們要讓學生變得更加聰明,就要為形式創設更多的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想象力,發展學生的個性,才有可能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有許多方法,英語活動課通過一個側面,為學生創設更為活潑、直觀的情景,讓學生在實踐中動手、動腦,促進了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建華《中學英語創新教法》,學苑出版社,1999年版
2.張美新《發散性思維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載《中小學外語教學》,2001,第9期
3.胡復鵬《探討活動教學法,實施英語課堂活動教學》,載《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1999年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