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鼓樓區環境監測站 陳云忠
?
噪聲污染糾紛監測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探討
福州市鼓樓區環境監測站 陳云忠
因噪聲污染引起的投訴在所有的污染糾紛中占有較大的比重,由于噪聲源的多樣性給噪聲監測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該文從監測工作角度提出現有噪聲污染糾紛、污染投訴工作中所面臨的常見問題,并就如何解決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
噪聲 污染糾紛 環境監測
隨著我國城鄉建設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環境意識的加強,各種環境污染投訴及污染糾紛事件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噪聲污染因其感覺的直觀性、污染源的普遍性成為污染投訴事件主體。由于聲源類別多樣性,在實際工作中如何有針對性地開展噪聲監測中成為基層環境監測工作中的一個棘手問題。
1.1 由于缺乏相應的監測方法標準,各種非營利性、群眾性娛樂場所噪聲擾民事件無法開展相應的監測。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自發的非營利性、群眾性娛樂場所相繼出現。作為群眾性的娛樂活動場所,人數眾多、團體扎堆、設施簡陋、因地制宜利用戶外公用場地是其主要特點。由于多數群眾性娛樂場所無明確的邊界、無明確的管理機構;在夜間(多在夜間18:00~22:00)進行相應娛樂活動時對周邊群眾的休息造成一定的影響,成為公安、環保部門受理信訪件中的熱點、難點問題。為有效解決這一熱點問題,各相關的管理部門向環境監測站提出進行噪聲監測的要求,由于缺乏相應的監測標準,無法進行監測,造成監測難、管理難的困局。
1.2 現有噪聲監測規范對一些設備所造成的特殊頻帶噪聲的監測規定仍有不夠完善之處。《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及《社會生活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22337-2008)對固定設備通過建筑物結構傳播至噪聲敏感建筑室內的噪聲監測方法進行明確的要求并制定了相應的標準,但在實際的工作中仍有相當數量的聲源(如油煙凈化器、變壓器等)產生的特殊頻帶噪聲(如低頻噪聲)可通過空氣傳播至相鄰的敏感建筑物室內,對居民工作、學習生活造成明顯的影響。如按現有的標準,可以不對此類特殊頻帶噪聲進行相應的監測,但如僅對此類噪聲進行等效A聲級監測,則監測結果很可能并沒有超過相應的標準。
1.3 對非穩態噪聲的監測規定不夠明確。在《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及《社會生活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22337-2008)中對非穩態噪聲的監測作出如下的規定:測量被測聲源有代表性時段的等效聲級,必要時測量被測聲源整個正常工作時段的等效聲級。在實際工作中被群眾投訴最多的“三廳”噪聲是最為常見的非穩態噪聲源。受經營狀況、設備運行狀態及演藝節目變化的影響,各時段的噪聲監測值都可能有明顯的波動。在實際監測工作中如何界定選擇有代表性的時段并加以監測有較大的爭議。
1.4 對于背景噪聲大于聲源邊界排放噪聲情況下的聲源監測方法及監測結果的表達還缺乏統一規范。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目前在中心城區的交通主干道兩側及居民密集區內,即使在夜間,環境噪聲仍保持著較高的水平。在以上情況下整個夜間時段對一些聲源進行監測仍可能出現背景噪聲大于聲源噪聲的情況。由于環境噪聲來源復雜,監測中可能無法對背景噪聲進行相應的控制,造成監測結果無法報出或報出的數據無任何參考意義的局面。
1.5 對噪聲監測報告中示意圖表達方式及內容的規定不明確,使得各級監測站監測示意圖的表達方式各異,難以統一。隨著環境管理工作要求的不斷提高,對環境監測報告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準確、清晰、客觀、真實、易于理解成為監測報告所必須具備的標準。相對各類技術規范、標準對監測報告的文字部分較為詳盡的規定,目前對各類監測報告的示意圖編寫與繪制不論在標準的制定上、繪制手段的應用上則顯得相對較為滯后。主要表現為:
1.5.1由于缺乏較為統一的標示符號,造成示意圖中各種符號存在較大的差異。目前只有在建設項目的驗收監測報告中對各類型的監測點位做出統一的符號規定,對于其它的各類監測報告則沒有相應的要求,為注明監測報告中各點位置及污染源各類數量,各級監測站在監測報告中各自使用各種標識符,造成各級環境監測報告在表達方式、內容上有很大的差異。
1.5.2現有的監測報告多用繪制平面示意圖來表明監測過程中點位位置、聲源及敏感建筑物的相應位置。目前由于城區內建筑密度的不斷加大,使得聲源與敏感建筑物間的相互位置更為多樣,僅靠單一平面圖已無法全面表達噪聲源與敏感建筑間的相互位置及相互影響的關系。
為更好地管理非營利性、群眾性娛樂場所,建議通過以下方式加強管理:
明確其組織機構、相應的邊界范圍,對于同一場所內的多個團體可以要求設立一個統一的管理機構,界定其共同的邊界范圍。
在明確相應的組織機構及邊界范圍后,可以參照《社會生活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22337-2008)的標準對其進行相應的監測。
對于位于公園等大型公用休閑場所內的非營利性娛樂組織,可以該公園的邊界為界進行監測,這樣既可以減輕公安、環保等管理部門的管理工作難度,也可以保證公園周邊居民正常的休息與生活。
對于低頻噪聲等特殊頻帶噪聲的監測,不應只局限于結構傳聲的測量。
對于一些設備所造成的特殊頻帶噪聲通過空氣傳播至敏感建筑物內的,如確實干擾居民正常工作生活的,也應進行相應的特殊頻帶噪聲監測,以保障居民合理的環境權益。
結合工作實踐,筆者建議有代表性的時段可以依照以下幾處原則來進行選取:
①聲源單位邊界噪聲排放值最高的時段。
②聲源排放噪聲較高且敏感建筑物內居民處于學習、工作、休息的敏感時段。
③為使監測結果較有代表性且監測工作易于執行,有代表性時段的時間不宜取得過長或過短,建議以10分鐘以上60分鐘以下為宜。
①如經監測表明聲源噪聲為穩態噪聲并有充分的依據表明邊界噪聲也為穩態噪聲時,可以邊界噪聲監測結果的最小值或L90值作為評價的依據。
②如經監測表明聲源單位所排放的邊界噪聲為非穩態噪聲,建議按有關規定的要求計算出邊界噪聲與環境背景噪聲值的差值,以作為環境管理部門判斷主要噪聲來源并進行相應管理的依據。
對于噪聲源監測報告尤其是群眾投訴、污染糾紛的監測報告,各方面信息應盡量充分、直觀、明確。建議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加以完善現行的監測報告:
①制定噪聲監測示意圖的統一繪制標準。明確噪聲監測點位的標示符、設備示意符、相應建筑物體標示符,可以參照建設項目環境保護驗收監測技術規范,制定相應的點位標示符號;參考工程建筑識圖的圖例并進行相應的簡化,制定統一的建筑物圖例表、標識符號。
②對于聲源與敏感建筑物間位置關系復雜的監測報告,應要求繪制監測點位平面圖與立面示意圖(或剖面圖),以進一步說明監測點位的空間分布,如確有必要的,還應要求繪制三維透視圖以進行監測點位的說明。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建設不斷加快及產業結構的調整,各種新類型的聲源不斷產生。現有的《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及《社會生活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22337-2008)已無法保證對絕大部分的噪聲源類型進行相應的監測與評價。因此,制定新的標準或修訂現有標準,以擴大監測工作的覆蓋面,有利于環境噪聲監測工作。
現有噪聲監測值的評價以Leq值及Lmax值為主,但是面對不斷出現的各種非穩態的噪聲源,僅有以上兩個指標是不夠的。針對不同的聲源類型,建立多項指標的綜合評價法則,才有可能對非穩態噪聲作出全面、正確的評價。
目前各類監測報告主要通過word軟件來生成,由于word軟件與其它作圖軟件的兼容性限制,在現有的監測報告編制中無法利用其它作圖軟件先繪制示意圖再導入文字報告,也無法利用已有的圖例、地圖等資源,而只能通過手繪方式生成簡單的平面示意圖,使得示意圖的表現方式單一,效果不佳,無法以更明確、直觀地表達出實地監測中各類污染源、監測點位的相互位置關系。而近年來由于聲源與敏感建筑物間的相互位置更為多樣化,使得監測報告中對噪聲監測點位示意圖的繪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嘗試利用一種簡便、易學、直觀、與word軟件、其它作圖軟件相互兼容的作圖軟件來完成監測示意圖的制作,將是一種有益的嘗試。
[1] GB12348-2008,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S].
[2] GB22337-2008,社會生活環境噪聲排放標準[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