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帆 李會蘭
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
■楊帆 李會蘭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課程改革,課程改革的核心是課堂教學,課堂教學的核心是教師的專業發展,可見教師的專業發展對于教育改革所具有的重要意義。因此,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滲透,教師專業成長的問題日益引起教育界同仁的關注。
(一)內驅力
基于教師專業發展的特殊性,我們認為,教師的行為應該是“自愿”(Self-motivated)、“自主”(Self-rugulated)、“自律”(Self-disciplined)。自愿是前提,自主是執行,自律是保證。成為優秀教師的明確目標和強烈愿望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力量源泉,是教師專業成長內驅力。
(二)外環境
學校不僅是培養學生的場所,也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基地,因此,學校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外環境,它在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處于極其重要的地位,具有使教師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功能。要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獲得可持續發展,學校可以采用專家引領以及教師自主進行專業精神、專業知識、專業能力的培養或教師之間進行同伴互助等方式使教師得到專業發展并走向成熟。
(一)不斷培養執著的專業發展態度
根據教師專業發展研究文獻,中學教師對自身專業發展的態度分為“工具性專業發展心理”階段和“主體性自我發展心理”階段。這兩種心理階段隨著教師的教齡、職稱、學歷等變量的不同而從前者過渡到后者。“工具性專業發展心理”階段用以描述在專業發展初期,教師因受外在的職業標準約束而注重物質和技術層面的專業發展的心理,其特點是以外在于教師的他律為特征的教師主體被動性、順應性、技能性、操作性和可測量的物質性目標為標志的專業發展的心理。“主體性自我發展心理”階段是在專業發展的后期,教師以追求精神層面自我中心和主觀幸福感為特征的專業發展心理。該階段教師專業發展的心理表現為以內在于教師的自律為特色的主動同化環境、追求個性、體驗教學過程幸福的專業發展心理。只有具備了執著的主動的自我發展的需要,教師才能將目前教師學歷教育制度和職稱評定體系與追求精神層面的自主學習有機結合起來,協調“工具性專業發展”和“主體性自我發展”兩個目標,使兩種專業發展心理傾向盡量趨于協調。
(二)不斷提升專業化能力
教師的專業化能力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核心內容。以英語學科為例,從新課程教學的實際需要以及當前外語教師發展研究的主要特點來看,教師知識的構建應從學科內容知識、一般性教學法知識、學科教學知識、課程知識、學生知識、教師自身知識、教育情境知識等七個方面進行把握。教師強大的生產力和生命力很大程度上來自專業知識的成長,因此專業知識的成長不容忽視。專業知識的成長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自主培訓,而培訓的形式是多樣化的。英國著名的課堂觀察研究專家瑞格認為,教師的成長需要經常地觀課學習,通過觀課的形式來提高業務素質。觀察者可以從被觀察者教學行為的發生、發展和變化的過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情況,以及針對教學內容所展開的教學等情況,來觀照自己的教學,并據此確立正確的教學行為,把握教材內容中的重點與難點。另外,同事之間的相互觀摩、聽課,也能夠使教師接觸不同的教學風格,思考同行教師教學所反映出的問題,進而對自己的教學加以反思、改進,從而使自己的專業水平得到提高。
(三)不斷進行教學策略研究及經驗的自我反思
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課型的特點及不同的教學材料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教學過程中的教學策略應注重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合作與交往等內容,應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應反思自己的教學策略和方法是否有利于學生語言知識的掌握和語言技能的發展,反思自己的教學策略是否適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心理需求,反思課堂教學是否真正由老師的教轉為學生的學。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功=經驗+反思。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也提出了“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的成功方式。可見,教師反思能力的培養在當今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顯得尤其重要,它是教師獲得專業化發展的重要突破口。只有不斷反思反省,總結經驗,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四)不斷開展專業理論的學習和思考
新課程呼喚“反思型”教師,而要做到反思意識的覺醒、能力的增強,系統的理論學習是必要的。一個反思型教師應是一個終身學習者,應把自己放到學習者的位置上。理論學習與行動研究、專業引領共同構成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三大要素,不可或缺。理論是導向,理論是升華,理論對于實踐的重要指導意義,也成為大家的共識。因為任何一項工作的提升,都是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的過程。大量的、經常的、不斷的理論學習,意味著一個人知識結構能夠不斷地得到更新,專業認識能夠不斷地得到深化,專業修養能夠不斷地得到豐富,逐步形成并擁有屬于自我的教育觀點。同時,也能夠促使一個教師對教育問題的思考更加深入,對教育現象的觀察更加自覺,對教育的堅持更加持續,對教育活動的投入更加專注。
總之,教師只有堅持在教學過程中進行長期的有效教學反思,才能實現自己教學的自主性、目的性和創造性;教師只有不斷進行理論學習和教學策略研究,才能提升自己的專業化水平,才能不斷發展自我和超越自我。
(作者單位:楊帆武漢市26中學李會蘭武漢市口區教研室)
責任編輯 廖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