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育改革,首先就是深化學校管理改革,特別是學校教學管理改革。教學管理是學校全部工作的中心環節。實踐證明,加強教學管理,是深化教育改革,優化課堂結構,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必要前提,是強化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有效途徑。
一、科學管理,立綱法,明賞罰
科學管理是一種制度管理、規章管理。人只有在一定的法律、規章制度中受到約束,才會是非分明,遏制私欲,行事符合集體利益。制度完善,綱法明了,學校的集體利益才會獲得保障,運作才會有條不紊。
確立全員目標,為目標而奮斗。根據各科教學大綱的要求,我們將教育教學目標分為德育目標、教學目標兩大類。德育目標主要依據“德育綱要”、“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確定一個時期內(一學期或一學年)要達到的目標要求,將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行為養成教育變為一個個的具體目標加以描述。教學目標是根據各科大綱的具體要求,結合教材內容進行分解編制而成;學校對語、數、英等各門學科都確定了全員的奮斗目標。從而使教、學、管三方面有一個共同努力的方向,激發教師為達標而教,學生為達標而學,學校為達標而管。
規范操作,管理條理化。加強計劃管理。學校各類計劃一經確定之后,要求組級、班級以及職能部門的計劃,都要結合實際,向著一個目標定出切實可行的計劃安排。這樣,增強了學校總體工作的序控性,使總體目標落到了實處,由抽象變具體,由遠變近,為總目標的達成起到奠基作用。完善制度管理。計劃的落實靠有力的制度作保證。學校制定了“目標教學研究課制度”、“論文發布制度”等,從而使教研活動有了時間、內容的保證。為了抓好備課工作,我們制定了“備課制度”、“教案檢查評比制度”,從使用統一的目標教學備課本到編寫教案的基本框架要求,從語、數、英學科教案檢查到音、體、美、歷史、地理等學科的教案都做了詳細的標準要求,以保證教研、備課不搞花架子,踏踏實實地進行有效勞動。為了調控課堂教學過程,規范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學校還制定了“聽評課制度”等。
二、人文管理,體師情,恤生愿
(一)人性關懷,師情在我心
領導以身作則,培養教師敬業精神。在學校工作中,學校領導率先垂范,勇于奉獻,全身心投入教育和教學之中,不計個人得失。積極參加聽課、評課,親自參與教學比武,兢兢業業做好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用無聲的行動影響著教師們去敬業奉獻。
樹立典型,培養教師愛生情感。每學期在學生中開展“我喜愛的老師”評選活動,并結合評教評學和師德考核評選出“愛生模范教師”,為教師們樹立榜樣,激發教師們的愛生情感。
加強校園環境建設,千方百計改善教師的工作、生活條件,給教師創造一個舒適的工作環境和育人環境。搞好校園綠化,建設花園式學校,隨時保證校園干凈整潔、標語規范、板報新穎、內容齊全;隨時更新光榮榜、板報內容,形成濃厚的文明向上、健康文雅的人文氛圍與和諧的育人環境。
充分發揮工會、教代會職能,廣泛聽取教師們的建議,想方設法解決教師生活上的各種困難,組織教師參加各種活動,廣泛接觸社會、了解社會,逐步建立良好的社會關系,形成助人為樂、扶危濟困、團結友愛、家庭和睦的風氣。努力為教師創造一個和諧、向上的群體心理氣氛。
擴大教師工作自主權,積極鼓勵教師參與管理,凡屬學校重大問題,不僅班子集體研究,還應充分征求教師意見,并認真采納好的建議,對教師的工作允許選擇不同的工作方法去完成;安排教師工作根據各自的特長、興趣愛好,使其特長得到更好的發揮,從而滿足其成就感。
(二)人文關懷,生愿存心中
注重情感投入,調動學生非智力因素,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關心愛護學生,向情感要質量。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生動起來。提倡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真正把傳授知識轉化為主動愉快的學習,變要學生學為學生要學。只關心和厚愛是師生感情交流的基礎,是學生轉化的誘發條件。教師期望的眼神,恰當的表揚與鼓勵,富有理性的批評,都會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激活學困生上進的動力,排除他們的心理障礙,使他們感到學習的樂趣、學校生活的情趣,將是終生難忘的。
注重心理素質教育在教學中的滲透,培養學生健全人格。深入了解學生心理素質狀況,做到有的放矢,從嚴要求,訓練學生的忍耐性,形成頑強毅力;巧設試題“陷阱”,加強心理輔導與教育,引導學生從挫折和失敗中摸索走出困境的途徑;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強化獨立意識,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促使其形成健全人格。
責任編輯 龍建剛